筆者於農曆年前在《人間福報》投書版發表一篇「年初一搶頭香 此風不可長」的文章,呼籲各大廟宇不要於除夕夜再辦瘋狂危險的「搶頭香」活動,但很悲哀,大概人微言輕,今年很多廟宇沸騰混亂的「搶頭香」畫面,還是透過電視台一再播放!其中,有一則新聞「台中市大甲區鎮瀾宮奪得頭香的台中市民徐某某,已連兩年拔得頭籌。」好似在表彰這位市民的神奇與傑出。
台灣社會連年一再上 演驚險的「搶頭香」遊戲,這使我想起三年多前,大葉大學舉辦「大胃王比賽」,一位研究生不幸噎死了,慢郎中的教育部恍然驚覺事態嚴重,才通令校園禁止再舉辦「大胃王比賽」。有句古老諺語說:「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在在反映許多國人「人來瘋」的行為,以及「鐵齒」的心態。
教育部掌管全國教育工作,而內政部民政司宗教輔導的相關單位,怎麼對「搶頭香」活動,都還是「掩著耳朵,閉著眼睛」,似乎還是「事不關己」,難道一定又要有嚴重的傷亡事件發生,才能喚醒有關單位遏止這種「搶頭香」的歪風嗎?
然而,媒體報導「桃園縣有三百年歷史的南崁五福宮,今年大年初一零時開廟門的同時,別出心裁地把頭香集中發給信眾,再以集香方式插頭香,讓人人都有頭香可插,可以受到武財神最大的庇佑。」南崁五福宮的這種創舉,令人佩服,不禁給它一個「讚」!這也證明,「路是人走出來的;方法是人想出來的。」
筆者認為,部分還在舉辦爭搶頭香的廟宇,也該思考採用新的、較無危險性的方式,讓民眾開心祈福。
楊禮義
(台北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