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教育所江偉豪及企管系張慶生最近榮獲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二○一一年台灣地區多益獎學金」表揚,獲頒一千美元獎學金鼓勵,這項活動旨在表揚運用英文能力從事全球關懷行動的青年,因此得獎者除了具備外語能力之外,也需參與公益行動,才能在上萬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教育所江偉豪從自然組跨考外文系,再轉換跑道到今天的教育所,之所以這麼迂迴,是因為他不斷地在「認識自己」,江偉豪認為,每個人必須認識自己,發現自我存在的價值,而不是盲目追求社會所賦予的價值。
在外文系念英文時,他所獲得的成就感遠比其他科目來的多,同時他也樂意為同學解惑,透過分享,既能幫助別人又能肯定自己。大學以來擔任弱勢家庭課輔義工,一開始因為沒有機車,每次都騎兩小時的腳踏車來回,就為了「陪伴弱勢家庭的小孩」,因為他相信:樂於陪伴弱勢,便能夠真正影響他們的生命。目前他在學校諮職組的資源教室服務,「資源教室是為所有身心障礙的學生服務,希望能作為他們的支持者,讓資源教室就像個家一個溫馨。」
企管系張慶生則因遭逢父母經商失敗,反令他了解到英文的重要性,開始立志學英文;母親樂於幫助別人的價值觀,也深刻地影響著他。從高二開始,張慶生就參加許多義工活動,不僅擔任世界和平聯盟課輔義工,參加社區服務;並曾為貧弱兒童發起午餐勸募,在校內師生支持下募得五萬多元。大學以來他仍不斷地拓展服務範圍,擔任全世界最大學生組織AIESEC副會長,持續參與國際義工活動,他認為服務就是那麼自然、單純:「我們不求回報,但獲得最多的往往是自己」。
兩位同學這次獲得獎學金,張慶生希望把錢投入自己正在創投的「社會企業」,期盼將來能夠回饋大眾,他勉勵自己和大家:「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看見了更多比自己厲害的人,提醒自己要不斷成長,更重要的是「莫忘初衷」。江偉豪則會把獎學金用於自我進修,先充實自己,以後影響更多的人。而他提醒大家,只要有服務的機會,「Just do it!」他認為,進行一件事前的思考不應該以「利」為出發點,「很多事情對自己的幫助是看不見的」,要做了以後才會有體悟,有所經歷才會有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