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表示,在地球大氣中發現有助造成冷卻效應的新分子,但是否能在解決全球溫室效應上發揮主要作用,仍有待觀察。
研究人員表示,這分子可將諸如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汙染源,轉換成能造雲的化合物,防護地球免於日照。
地球過去百年平均氣溫上升攝氏零點八度,科學家表示本世紀溫度上升需限制在攝氏兩度以內,以免海平面升高及其他不受歡迎後果。但遏制暖化主流方式,如再生能源及節能都緩不濟急。
《科學》期刊十二日刊登的研究報告中,曼徹斯特大學及布里斯托大學和總部位於美國的山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宣稱發現Criegee雙自由基的新分子。
報告作者及審稿人,曼徹斯特大學大氣化學系學者柏希瓦爾指出:「我們所發現的這種雙自由基可將二氧化硫氧化,最後轉化成所知具有冷卻效應的硫酸。」但預估需多少分子才會對全世界氣溫產生重大影響,仍言之過早,且它們的安全性也需經測試。菲律賓皮納土波火山一九九一年爆發,噴出大量二氧化硫,形成硫酸雲。減少地球約百分之十日照,全球溫度兩年內約降攝氏零點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