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或許是近年來最美麗的譯名,乍聽之下並不像是專業術語。雲端的英文是cloud,原字主要的意思帶有遮蔽的意味,並不含有「端」的意思。當做名詞使用時,中文通常只是單純的翻譯成「雲」。當年不知是哪位有心人在譯名中加入端字,平添諸多詩意,讓人產生許多浪漫的聯想。近鄰日本和韓國皆採用音譯,「可撈得」聽起來便不見其浪漫了。
當然,科技鮮少是浪漫的。早期專業人士在繪製電話網路圖時,有時不需要呈現技術細節,因此往往以一朵雲代表複雜的線路,這種表示方式後來便沿用到數據網路以及其他更先進的網路,這便是雲端一詞的由來。
雲端雖然是近幾年來才成為眾所矚目的概念,其實它早已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說,雲端泛指所有網路服務,也就是藉著網路提供使用者各種資訊和服務,諸如電子郵件、網上遊戲、網上搜尋、網上檔案儲存等等,不勝枚舉。由此可知,雲端涵蓋的服務雖然極為廣泛,但顯然並非革命性的創新,只是隨著各式電腦的普及和智慧型手機的日漸風行,「遙林夢親友,高興發雲端」在今日已是「遙林見親友,高興發雲端」,雲端遂成為我們熟悉的名詞。
對於提供雲端服務的公司組織來說,必須要考慮到各種軟體、硬體、網路設備等整體配合的性能,以及安全保密等許多因素,因此雲端是實實在在的一朵雲。如果設計周全,便是一朵彩雲,否則便可能會是一朵烏雲。然而對於使用者來說,雲端卻有如一朵虛雲。隨著無線網路性能的增強,雲端幾乎無遠弗屆、無所不在,我們可隨時隨地咨意的使用雲端服務,而卻不察覺其所在,大概也可謂是另類「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這有如我們隨心所欲的將電器接上插座,即有源源不斷的電力,至於電力公司是如何將電供應到各家各戶,背後的發電輸配等複雜的輸電網路,早已不復我們關心的事了。
內人說雲端服務聽起來像是雷公電母的專業,遊於雲端,藉雷電福澤人間。隨著雲端相關技術的日新月異,配合以及人類的創造想像能力,未來想必有許多新奇的服務,雲端也必定是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北美常看到有人邊走邊撥弄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不知他們是如何躲過各種障礙?善惡福禍皆藉著雲端服務如影隨形的圍繞著我們,「但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雲端是祥雲或是惡雲,但看人類如何使用雲端服務,也或許是「萬里無雲萬里晴」吧!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於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