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會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為了因應飛漲的物價,「銅板消費」招徠生意的方式興起。
銅板面額較小,在富人眼中不屑一顧,掉在路上都不想撿,但卻是窮人的救命錢,乞丐乞討的都是銅板,許多人街頭賣藝謀生,打賞的也大多是硬幣零錢。
銅板消費是景氣蕭條中的「不得不」,也是求生的「莫可奈何」。
其實銅板消費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生存的哲學,不是那麼無奈。
如果能用一個銅板解決一餐,何必花大錢吃一頓傷身又費錢的大餐?
銅板消費並非小氣,而是精打細算。
銅板消費的人比較有計畫,比較用腦筋,比較能節制。能自約,能管控,能盤算。更比較能屈能伸,遇到困境時也比較能適應,較能承受,能吃苦耐勞。
薄利多銷是不景氣的行銷策略,許多商人把利潤壓低,正中銅板消費者下懷。「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蒙其利。」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聚水成河,中外古今,許多巨商富賈,也都是由小錢賺起,大富也由小富累積而成。
銅板消費能夠節省開支,減少消耗,進而漸入佳境。在舉世經濟動蕩的年代,銅板消費具有多重意義。(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