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感性

 |2011.12.25
1048觀看次
字級

創業不是我人生的起點,卻是一連串精彩旅程的開始。我用不一樣的旅程,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創業是冒險犯難,文學就是我心停靠的港灣;如果經營管理用的是冷靜的腦,我憑藉的卻是屬於文化人的溫暖的心;如果企業成長必須創新創意,那麼文學的翅膀恰能載我飛行。所有種種串成了成長與蛻變的心路歷程,也開展了不同的人間風景。

──陳怡蓁

家庭薰陶

出生台中世家的陳怡蓁,祖父母的教養模式是權威的,因此父親對待子女反而是自由開放的,尤其父親,從不責打孩子。陳怡蓁回憶起小時候,寫暑假作業,總是拖到最後一兩天,邊哭邊趕,父親只是坐在一旁安靜看書陪著,除了溫和的安慰說「別著急,慢慢來」,從無二話。

陳怡蓁頑皮愛玩、妹妹迷糊、大她兩歲的哥哥如父親一般寬厚,弟弟差陳怡蓁八歲,兄弟姐妹四人親愛精誠、個性大不同,但父母對待兒女的態度是一致的,在這自由開放、體諒的環境中長大,從小心中便是充滿著溫暖。

父親陳希哲自台大哲學系畢業,一九六八年選上台灣第一屆省議員、一九八九年擔任台中商業銀行(當時為中區合會)總經理,父親的浪漫理想主義色彩,深深影響了兩個女兒。母親是出身鹿港書香世家的國小教師,兩位都喜愛閱讀,家裡時時有閱讀的氛圍。

當年弟弟還未出生,父母親每周都會帶著三個孩子到書店去買書,總是慷慨的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書;哥哥喜歡偵探小說,陳怡蓁喜歡翻譯小說,兩人經常開起讀書會,為自己喜愛的書辯論;四年級時,陳怡蓁開始看起浪漫的愛情小說,比如瓊瑤的小說,被作家二姨嶺月申誡了幾次,但她依舊滿足了對這類書的好奇與閱讀欲望。

因為閱讀,對文字熟悉,思路也較清楚,且具想像力、熱愛寫作,因此,國小時候的作文課裡,老師出三個題目讓同學自選一個題目,陳怡蓁總是一口氣寫完三個題目的作文,惱煞同學。

當感性遇上理性

一心嚮往讀中文系的陳怡蓁,從小就是以國語的分數來補救算數、數學拉下的成績。

數學是理性、清楚的世界,文學是曖昧不明的世界。

本來心偏感性的陳怡蓁,在遇到張明正先生之後,有了相當的轉變。

Take risk,這是張明正的人生哲學,他說「探索本身就是樂趣,思想的探索更是如此」;喜嘗鮮、冒險、愛挑戰的張明正,為親睹世界屋脊珠峰的丰采,他前往西藏,佇立在海拔五千一百五十公尺的登山基地營,雄偉的珠峰、喇嘛寺傳來的梵音,讓他深切感受探索的喜悅;亞馬遜河、喜馬拉雅山、越南金蘭灣、冰島……都留有他的足跡。甚至張明正也喜歡閱讀、了解文學。

「張明正能了解我的文學世界,為什麼我不能也理解他的世界」。陳怡蓁成張明正的妻,她想了解他的世界,並跟得上他的腳步。

於是,結婚後陳怡蓁到美國賓州的 Lehigh University,主修的是資訊科學,同時必須修數學、微積分,這時,陳怡蓁才發現自己在這方面其實很在行,甚至,教授還誇她的腦子是學生中難得的清楚,由是她知道了自己具有另一種能力,陳怡蓁漸漸發現了理性世界是有趣的,以前算數成績太差,是因為自己推拒了它,甚至本能的避開它。

陳怡蓁發現了理科中的感情世界與滋味。

因此,當學成回台灣,在選擇工作時,她避開了自己鍾情的文學感性心情,未選擇皇冠等文學性出版社,而朝向選擇科學或經濟屬性,於是進入了天下文化;雖然原想當記者,但因為已經有了孩子,所以就選擇當叢書編輯。

當年天下出版社的出版屬性,只限於商業管理,陳怡蓁卻也樂在其中,她說,因為編輯了《反敗為勝》、《追求卓越》、《一分鐘經理人》、《樂在工作》等書,而讓自己跳脫「在文學裡曖昧」的習氣,學習管理、而開放自己、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同時,更因而接上了商業管理的區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