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寶箱】正確補血飲食觀

黃建勳 |2011.12.23
2104觀看次
字級

文/黃建勳

以往吃蔬食被誤為容易貧血,豬肝或牛肉被視為補血良方,其實健康蔬食沒有貧血之虞,反倒是豬肝或牛肉可能累積毒素、抗生素、荷爾蒙等危險食物。

貧血以缺鐵性貧血居多,避免缺鐵性貧血的飲食方法,包括多攝取鐵質豐富的食物、輔助鐵質吸收的維生素C、及幫助造血的葉酸和維生素B12。

蔬食中許多含鐵量極豐富的食物,甚至比肉類還高,如海藻(紫菜、髮菜或洋菜)、堅果(花生、黑芝麻、蓮子、南瓜子)、豆類(皇帝豆、紅豆、花豆)、全穀類(如麥片)等。

飲食中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如釋迦、柳橙、龍眼、奇異果、芭樂)或蔬菜(如香椿、綠豆芽、甜椒、油菜花、結球甘藍、山苦瓜)一起進食,可增加鐵質吸收。

銅元素也有助於鐵質吸收,含量較豐富的食物如堅果、豆類、種子、菇類、水果及根莖類蔬菜等。

葉酸可防止巨球性貧血,葉酸含量較高的食物主要在深綠色蔬菜中,其他如酵母、豆類、大麥、堅果、豆芽、紅蘿蔔、南瓜、馬鈴薯、香蕉和柑橘也有。

擔心維生素B12不足者,可在海苔、啤酒酵母、發酵食品(例如味增、納豆、天貝或泡菜等)中獲得,當與各種維生素B群共同攝取效果最佳。

補血健康餐應以全穀根莖類當作主食,建議以各種穀類做成什錦五穀飯或全麥麵食。例如在米飯中加入紅豆或綠豆一起煮,藉以發揮蛋白質互補的功效。進食時在飯上撒小麥胚芽,還能增加維生素B群。

豆類及堅果是胺基酸和脂肪酸的來源,這些食材多數為植物種子,食用時可以是種子型態,也可購買加工製品,可作任意組合及烹調變化;但豆類需加熱烹煮過才有利營養吸收,因為生豆中含有血小板凝集素、胰蛋白抑制因子及皂素等,須經過加熱破壞它們,以免對身體有害。

蔬菜類可生食或涼拌,但是綠色蔬菜不適合烹煮過久,簡單加熱或炒過即可。這些蔬菜類除了可提供鐵質及葉酸來源,並提供其他維生素及纖維素。

水果切忌烹煮,因維生素C怕熱,建議用餐時一起吃,有助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可提升六倍以上的鐵質吸收率。

由於茶類和咖啡中含有單寧酸,會阻礙鐵質吸收,建議用餐時不要喝。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