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日前公布「二○一一年台灣學童手機使用狀況調查」,結果發現,手機幾乎已成為國內學童基本配備,超過四成出現手機成癮症,除了吃飯、睡覺,手機不離身,甚至只要手機不在身邊,還會焦慮不安、不自在。筆者認為,家長不應該只為了方便聯絡與安全理由,就購買手機給孩童使用,應教導孩童不要「沉迷」手機。
日本研究發現,手機陪讀,將影響學童學習,例如:手機鈴響,無法專心上課、在上課時間使用手機或使用音樂、照相、錄影、玩遊戲、上網等影音功能。孩童養成「機不離身」的習慣,家長是始作俑者。
手機既然對孩童有如此多的影響,很顯然的,就不應讓孩童輕易擁有,尤其在學校容易引起同儕的比較,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學習態度,身為家長,有必要重新考慮購買手機給孩子的必要性。
若要便於與孩童聯絡,可以教導學習使用公用電話,若真有緊急事件,可與學校老師或相關治安機關聯絡,而不是購買昂貴手機,導致整天沉溺其中。若逼不得已要使用,家長應該教導使用手機的禮貌,以及叮嚀到校上課期間不能使用。
對兒童而言,手機並非日常生活必需品,家長要多抽出時間關心孩童生活作息;若還不放心其安危,可考慮選購只能撥打專線電話的孩童專用手機。
總之,若想讓孩童健康過每一天,就別讓手機制約孩子的行為;家長必須多費心,而不是便宜行事,買了智慧型手機就不負責任。
秀誠
(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