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是每個孩子,都只能靠成績單來寫人生。」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實習老師盧泰元,從小就想當老師,實習時,設計許多科學教材與魔術,吸引學生對數理的興趣,希望把學習的舞台還給孩子,獲得教育部頒發教育實習學生楷模第一名。
教育部昨天頒發一百年度「實習績優獎」及「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教材設計」獎。盧泰元以優異的表現獲得教育實習楷模獎第一名;台北市清江國小教師曾麗美和陳麒元在校內推動「我的幸福存摺」,獲得教材設計特優獎。
「上課總是需要一些亮點。」在台東大學附設實驗國小實習的盧泰元,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播放謠傳的科學流言影片,讓學生思考後,再進行實驗,讓科學教育變得有趣。例如,「漢堡」放半年,到底會不會壞掉呢?問題牽涉溼度原理,引發學生熱烈討論。
盧泰元還買魔術書籍研究各種新招數,教到數學課有關時間的概念時,他用童軍繩把自己五花大綁,表演「三十秒脫逃術」,讓學生了解「瞬間」的抽象概念;國語課時,利用自製的撲克牌,讓學生在牌卡上練習生字填寫;下課時,他還設計簡單的小遊戲,例如用冰棒棍疊成「田」字或星星狀,讓學生學習「力的平衡」。
盧泰元表示,學習舞台的主角應該是孩子,用各種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希望孩子能從學習中發掘潛能,「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用成績寫人生」。
清江國小教師曾麗美、陳麒元共同設計「我的幸福存摺」,利用存摺儲存概念,讓學生透過表演活動、服務合作等,以換取點數的方式來了解,幸福除了經濟不虞匱乏,充實才藝、團體合作、培養美感等,也都是在儲存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