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菩提】自覺,才能健全

妙凡 |2011.12.19
800觀看次
字級

三十出頭的資訊工程師,有一天惋惜的說:「很懊悔當年沒有好好讀書。」

但,按部就班讀書,真的就會更好嗎?台灣的教育是填鴨式的學習,向分數看齊努力考大學,一致性的課程,缺乏因材施教的變通性,致使許多人在學習的過程,產生嚴重的挫折,一位台灣大學的學生說:「台大的學生,有二種心態,一種是自信,一種是自卑,自信是因為讀台大,自卑是永遠都有人比自己更好。」

而為了符合社會和父母的期待,忽略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制式化的學習,產學嚴重落差,沒有就業的能力;考上大學的青年學子如逢大赦,缺乏自律和約束,以徹夜上網、泡夜店等自我放逐的行為,回應過去一路苦讀、壓抑的歲月。

不管小學文憑或研究所學歷,最終,都要進入職場上班,工作要的是做事和做人應對進退的能力,然而,制式化的教育,讓產學失去銜接的平衡。有鑑於此,星雲大師在二○○四年的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中指出,一個好的教育是自覺的教育,他說:「自覺,是自我要求、自我學習、自我充實、自我反省,而不是只想依賴別人;平時自問、自覺、自發、自悟,透過自我的觀照而能找到自己。」

唯有「自覺」的探索和主動學習,才能建立做人做事的自信和能力,和成為被需要的人。

中國人一向提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或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士農工商中讀書人最高尚,讀書才有美好幸福的未來。確實,知識就是力量,但是,成為力量的知識,必需來自巧智慧心的活用,懂得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應機與物;在自信與自覺的基礎上自我實現,才能不畏不懼,處人處事任性逍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