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現在國小國語教科書提到的人物包括導演李安、大提琴家馬友友等人,而民國三十九年到五、六十年的部編本教科書,提到的名人有國父孫中山、發明家愛迪生等,不約而同提到他們十四歲在做什麼,因而造就不凡未來。
國家教育研究院舉辦的「百年教育風華展」在中正紀念堂舉行,其中一大主題是百年來的教科書,展出數百冊中小學教科書,還有歷年課程標準、教師用書、學生習作等,民眾有機會找到讀過的教科書,回味過去。
之前部編本不論是國語或生活與倫理教科書中,描述不同時代的國內外名人,包括國父、愛迪生、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的王雲五、發明火車的史蒂文生,以及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等人,都談到他們十四歲那年留下人生重要的事蹟。
民國三十九年,小學國語課本第一課為「國父的少年時代」,寫到國父十四歲與長兄到檀香山求學,回國的船上,看到滿清政府釐捐局的檢查員到船艙中,任意打開行李並勒索金錢,令他十分憤怒,對同船的人講演滿清的腐敗,並提到國民應該自救的道理與方法,也是他宣傳革命的開端。
民國五十年,國語第六冊出現的愛迪生,則談到他十四歲就到火車上賣報,用賺來的錢買書和科學儀器,在火車上研究,而奠定發明各種東西的興趣。
楊國揚說,教科書內的名人包括馬友友、李安、孫越,也有昆蟲知己李淳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