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屆外交官夫人中,田玲玲知名度最高、氣質最出眾,使一般人想到國際禮儀就想到她,稱她為「半個外交官」,實至而名歸。
回想起和前駐美大使錢復一起在雙橡園拚外交的日子,田玲玲學得辦宴會的最高境界:首先,要確認賓客名單,要先確定想達到什麼目的?主賓是誰?陪賓找誰?為了讓主賓感到受尊重,她通常會請先提陪賓名單。一桌十四位,除了主人、代表處官員、主賓夫婦,還剩下三、四對名額,就可以問對方要不要找朋友一起來:「有的主賓很客氣,不提出,主人就要想想誰比較適合當陪賓。」
當邀約定了之後,田玲玲就要開始準備餐點,她會因人因時宜,選擇適合賓客喜愛的口味。「就我的經驗來說,外國人很喜歡中國菜,尤其是家庭口味的。因為中國餐廳的口味通常比較重,家常菜比較清淡。自備的菜色和餐廳不一樣,客人會覺得很特別。」
一般宴會通常是六道菜,一次上兩道,六道菜以後上湯,有時蔥油餅也會上桌,或者炒飯、炒麵,然後是甜點、水果,希望在宴會中多少介紹中華的餐飲文化,例如出現魚的時候,就順便談談「年年有餘」的習俗。
「注意飲食禁忌與次序也很重要,還要考慮宗教信仰及個人因素,包括吃不吃豬肉、素食,口味辣不辣,都得先打聽清楚,而且要在他們個人資料檔案上注明,作為以後的參考。」她說,此外還有許多細節要留心,像上菜的速度就必須均衡,不能一下子塞車、一下子又讓賓客餓著肚子等。
入席之後,身為主人的,田玲玲把餐巾打開,提示宴會開始了,客人才能跟著開動。可千萬別忙著招呼大家,而忘了做這個動作,害得客人都不敢開始進餐。宴會過程中要注意大家的酒、水是不是需要加,但只要吩咐侍者就好,用不著自己去服務,而且盡量不要頻頻起身走動,因為這樣客人心裡才比較踏實。否則女主人老是忙進忙出,客人會覺得有心理負擔。
「主賓、陪賓都要照顧到,不能有人被冷落。」所以話題最好挑大家都有興趣的,而且不要只顧著談自己,應該多讓賓客說話,像談到中式傳統服裝時,就可以請對方也談談他們國家的傳統服裝。
用咖啡、茶或飯後酒的時間到了,田玲玲就體貼的問女賓是否要用洗手間,並且指引一下方位。等到咖啡喝完,談興盡了,主賓會在適當時機告辭。此時田玲玲就要到玄關送客,陪賓也會跟著告辭。當然,也經常有客人聊得太愉快,盤桓到很晚還捨不得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