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年節的記憶,畫面最鮮活、令我最懷念的,莫過於除夕前一晚的「敬天公」了。
天公最大,這天晚餐要吃齋以示尊敬。飯後,小孩先上床補眠;母親和嫂嫂們在廚房準備祭拜的食物;父親則和兄長們在客廳擦神桌、剪長錢、備金燭。接近夜半子時,家家戶戶便陸續把桌子搬到屋簷下,端出一道道茶酒佳餚,把桌面擺飾地豐盛有致,以迎接午夜交接祭拜的時辰。
依傳統,我們家會擺滿上、下兩桌,葷、素各一桌,上桌擺有紅燭、熱茶、五素、五果、五色糖;下桌擺有米酒、甜粄、金紙、鞭炮、還有一副大閹雞牲禮,五顏六色,應有盡有,極盡討天公之歡喜。
時辰一到,父親便吆喝母親和嫂嫂們放下廚房的工作,小孩也叫起床,全家大小站在神桌前,在父親帶領下燃香祭拜。接著,雙手合十,靜聽父親念念有詞,擲筊請神。此刻,大家都誠心默禱,祈求天公讓父親順利擲出聖筊。如果擲出的是笑筊,父親便會檢視神桌上的品項是否備齊?或回頭看看那個家人還未到齊?跟天公秉告後再擲筊,就怕對天公失敬。擲筊的過程既嚴肅又有趣,緊張的氣氛中,有時反倒惹來家人忍不住的噗哧一笑,從頭到尾,就只有擲筊的父親一臉依然正經。
待聖筊一擲出,心中一塊石頭落下地,終於可鬆了口氣。香煙裊裊中,家人依長幼次序,輪流跪拜天公,祈求來年平安、順利、四個嫂嫂們也回廚房,繼續張羅宵夜。此時,已近午夜,小孩子睡意早消,睜大眼,好奇地看大人斟酒拜拜。
酒斟三巡,燒完長錢、金紙後,鄰居們默契十足,拿出自家鞭炮,如接龍般彼此串連。一、二十串鞭炮連成一氣,如祥龍盤踞在路中央,兩頭一點燃,火花、炮紙從馬路兩端一路竄奔到中央,聲勢熱烈,一氣呵成,絕不拖泥帶水。炮聲轟隆、火花四濺,煙霧瀰漫中,只見大人、小孩手摀雙耳,眼睛閃耀著對新年的期許;小嬰兒蜷縮在大人懷裡,睡得依然香甜,完全不干擾。放鞭炮是家鄉年年拜天公儀式的高潮,也是尾聲。一陣轟隆之後,灰飛煙滅,大夥兒拿起掃帚簸箕,齊力合作,掃淨炮紙。午夜已過,鄰居開始收拾整理,準備就寢,明日除夕又是忙碌的一天。
入夜後,寒氣更加逼人,拜完天公,肚子也餓了。廚房爐灶上,令人食指大動的蘿蔔粄湯也已煮好。一大鍋以五花肉、蝦米、香菇、紅蔥頭、醬油爆香的湯頭裡,母親親手做蘿蔔粄,關火之前,放入一大籃從母親菜園裡鮮採的茼蒿、香菜、芹菜、青蔥,香味四溢,讓人垂涎三尺。蘿蔔粄易消化,寒夜裡吃個幾碗也不嫌撐。配上辣桔醬和胡椒粉,頓時,香氣撲鼻,味蕾全開,不禁要大快朵頤、大呼過癮。顧不得減肥,稀哩呼嚕兩、三碗熱熱下肚,胃暖肚飽,沒多久,只剩淺湯碎料,鍋底幾乎朝天。蘿蔔粄湯是每年拜天公這一晚,家人齊聚、大夥兒最期待的點心了!
從苗栗嫁來台中逾十載,公婆家也拜天公,但鄰居零零落落地拜,夜晚只有幾戶人家點燭燃香,顯得格外冷清,加上婆家人口也不若娘家大家庭來得多,氣氛當然不及鄉下熱鬧。都市的小孩能這樣,似乎就已感到新奇、興奮了!他們豈能想像外公、外婆家拜天公的那種盛況啊!何況,在都市也不隨便燃炮擾人清夢,氣氛當然顯得安靜。
每年雙手合十、敬拜天公時,腦海總會浮現家鄉拜天公的情景。苗栗公館的娘家和鄰居們此刻定是燈火、燭光通明,人聲、樂聲熱鬧;小孩如同我小時候,在馬路上嘻笑觀看著;廚房裡,嫂嫂們也正忙著煮一大鍋香氣逼人的蘿蔔粄湯吧!在裊裊香煙前,眼睛迷濛,眼前依稀閃耀著一串串連接的鞭炮,火花四射、煙霧瀰漫!
感謝並祈求天公,保佑我的家人年年平安、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