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距學測只剩一個多月,國文科該怎麼準備?高中及補教老師建議,課內的「基本分」四十篇古文一定要熟讀,並熟練近五年試題,訓練思考與答題速度,最好在四十分鐘內完成選擇題,才有充裕時間寫非選擇題。
成功高中國文老師范曉雯說,高中國文課本有四十篇選文,只有四種教科書版本都選的為「A級選文」,列為學測出題範圍,考生在考前衝刺時,應著重複習A級選文,把握基本分,尤其是尚未命題部分,例如蘭亭集序、馮諼客孟嘗君、孫子等,都可能在非選題短文寫作出現。
除了解四十篇古文背景和作者生平,范曉雯表示,還要清楚寫作手法、讀通文意,才能在翻譯或問答題掌握題旨。
補教老師陳興說,從這五年的考古題發現,基本題型一定要掌握,例如字詞讀音和意義判定;錯別字、語病和成語在文字書寫和口語應用的差別;各類文學體裁,例如古體詩、樂府詩、小說、駢文、賦等的判斷,都要分清楚。
鑑別力題型如作品賞析、古籍選文、閱讀理解判定等,也是學測固定題型,陳興指出,這類題目須掌握文章書寫技巧、風格比較,才能正確判定文意。
陳興建議,藉由練習課文中某一小段翻譯,將背過的解釋文義結合起來,寫一段流暢的文字,每天練習十五至二十分鐘。另外,每天用十分鐘看一段白話散文或小故事,再試著用文字重新表述一次,都能幫助考前快速複習與記憶。
補教老師陳鴻展則建議,要留意時事,例如師生戀、台大學生在校慶典禮抗議等教育議題。陳興也提到,今年報紙報導:「政府機關的公文八股、官僚、敷衍的用語充斥,民眾用五十個字就說明問題,官員卻寫了五百個字回覆。」而且還寫錯,應該是「迥不相侔」,卻寫了「迴不相侔」。(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