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抗震 沙袋築屋

 |2011.12.12
286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海地南部地震頻繁,近年那兒多了一批特殊的房子,由層層沙袋堆砌而成;這些房子是「沙袋計畫」(Earthbags Plan)的一部分,用來為海地無家可歸的孩子提供住處。

「沙袋計畫」由美國建築師哈特(Kelly Hart)發起,一九九七年,他受美籍伊朗裔知名建築師卡利里(Nader Khalili)用沙袋建屋頂啟發,在美國用沙袋為自己建造了房子,體會到「沙袋屋」造價低廉、堅固結實,還能防洪、抗震,於是他透過媒體召集了一批建築師,成立「沙袋計畫」。

沙袋在軍事和防洪方面有重要功用,用沙袋建屋比傳統築房方式還簡單且便宜,只要在欲建屋的區域向下挖兩步深的坑,填滿碎石作為地基,再鋪第一層裝滿碎石的袋子;第二層以上的袋子則因地制宜,裝入合適的地質材料,例如若需要隔熱,可用火山岩、珍珠岩、稻穀等質量輕的物質。一般來說,一棟用沙袋建造的房子只需要幾個人、幾個月就能完成。

哈特說,用沙袋建屋最困難之處在於將一層層的沙袋固定成牆,他表示,他第一次用沙袋建圓頂屋時,屋子倒塌了;鑑於那次教訓,他改用碾碎的火山岩填充袋子,效果較好。

哈特說,他們一開始用鐵絲網固定沙袋,後來發現用有網眼的袋子更容易固定,不用鐵絲網,節省了成本;他表示,沙袋建築正變得更精緻、更科技。

近年地震、海嘯頻發,這種外形美觀又能抗震的房子在受災地區大受歡迎;去年海地地震中,這些沙袋屋完好無損,保護了住在裡面的孩子。如今哥倫比亞、智利等國家也吹起沙袋屋風潮,愈來愈多人開始認同這種房子不僅能作為避難所,還能應用到普通的居住空間。哈特打算將沙袋計畫擴展到私人住宅,以及沙漠等自然景點內的居住地。圖/取自網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