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暖化加劇
北極熊棲地減少
國際科學團隊指出,北極區已經進入更溫暖且溫室氣體更多的「新常態」階段,表示北極熊的棲息地更少,能夠進入開發的機會更多。
科學家在視訊會議上說,北極氣溫升高,2011年氣溫比前30年高出了攝氏1.5度,海冰與冰河也大量減少。
14國專家在「北極年度報告」中說,由於有較少的淺色海冰可以反射陽光,且有更多的深色開放水域吸收光線,這些北極已經改變的特質可能互相影響並加速兩者變化。
北極區的轉捩點從2006年開始,當時持續的氣候模式導致北極海冰消失,接著進入2007年階段,2007年北極冰雪覆蓋面積,也就是夏末海域遭冰雪覆蓋的範圍,降至史上最低。2011年北極冰雪面積降到第2低。
北極年度報告發布時,聯合國氣候會議正在南非德班舉行;這份報告發現,大氣、海冰與海洋狀況,以及包括冰河的陸地冰雪有重大改變;海洋與陸地生態系統也受到北極暖化趨勢的影響。
凍土發現骨髓
長毛象複製有望
日本研究團隊表示,繼在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找到保存良好的長毛象大腿骨的骨髓後,日本和俄羅斯的科學家相信,他們或許能夠成功複製長毛象。
俄羅斯薩哈共和國首府雅庫次克長毛象博物館以及日本近畿大學的研究團隊,明年將全面展開聯合研究,目的是複製長毛象。
研究人員表示,長毛象和大象是關係緊密物種,因此若把取自長毛象骨髓細胞的細胞核,置換大象卵子內細胞核,就能製作出內含長毛象DNA的胚胎。科學家其後將把此胚胎植入大象子宮內,就能誕生長毛象。其中,取得基因未受損細胞核,將是這項細胞核移植技術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