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年台灣年度代表字,及海峽兩岸年度漢字昨天都出爐,分別是「讚」與「微」。
「讚」獲選台灣年度代表字,有民眾聯想到總統大選,我覺得,撇開別的不說,「讚」與「微」獲選,說明了「社群網站」已成為台灣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先說「讚」,不用多作解釋,就是臉書上讓人點選的「讚」!至於「微」,是指「微博」,也就是台灣常用的噗浪、推特等微型社群網站;而兩者都是小事物形成大關鍵。
「讚」字之所以入選,筆者以為,與其說是取其「形容詞」,如讚美、稱許之意,不如說是「讚」在社群網站推波助瀾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動詞」,以按「讚」力挺、支持某種意見,或生活方式的形成。
「讚」原是一種必須人與人面對面才能進行的行為,而且多半是是稱許他人的行為或觀念,臉書出現後,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路上一旦出現自己能認同的言論,便迅速轉貼到臉書,按「讚」力挺、支持,並且廣為散發,邀請更多人一起按「讚」。
因為按「讚」從網路上普及後,甚至使現實世界有巨大變化,無論外國的茉莉花革命、占領華爾街運動,還是台灣的反國光石化等,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按「讚」催生的結果。
「讚」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動,可以按「讚」的世界和不能按「讚」的世界,已成為截然不同的世界,網路民主從對自己認同的文章按「讚」開始,迅速流傳開來。
在這個人人能按「讚」的時代、「讚」不絕口的時代,大家看到了許多變革的能量正悄悄地凝聚,或許正是肯定「讚」的力量,才會讓台灣民眾選擇「讚」,代表充滿苦難與不安(日本大地震、福島核災,到泰國大水,茉莉花革命到占領華爾街等)的二○一一年。
按「讚」是個人的微小行為,卻能透過人們大量集結的「讚」,形成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
而「讚」能獲選年度代表字,似乎也象徵台灣民眾,即便明知世界動盪不斷,還是懷抱能撐過去的希望,因為每個人都還有能選擇「讚」的自由,「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