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至明年一月二十九日,民眾走進台北當代藝術館,可見覆蓋滿八百片「石敢當」磁磚的大門,這是由澎湖各類礦石,堆疊成十五座小石塔再拍攝轉印而成,錯落交織在當代館外牆,象徵在天災人禍生態浩劫頻傳之際,藝術家陳順築為人們祈求安定生活的願望。
「殘念的風景」是當代館跨年大展,也是陳順築今年最新的創作主題,他以影像為基礎,結合各種媒材與概念,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在回憶裡追尋自我,修補著過往的「殘念」,也為影像創造了新的生命意念。
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示,「殘念」在日文中意味可惜、遺憾,而從中文字面和字義「殘念」也可以延伸出「未完成的意志」或「不完整的念頭」另一種意涵。本次展出陳順築以「追思未竟的人生風景」為主軸,透過件件作品,帶領民眾走進他對故鄉澎湖的思念之旅,對家族歷史記憶的回朔與再建之途,最後透過影像後製過程省視生命的過往片段,也帶觀賞者進入他內在的情感世界。
其中,「殘念風景」系列為無意識的狀態下捕捉到的影像作品,及將底片裝進攝影機時,第一張無法避免的「漏光影像」,陳順築將「漏光影像」透過後製加工,並將無意識捕捉的光影成像轉化為超越物象的心靈美學,將「殘念」超度為「正念」完成了精神補償儀式。
在「四季遊蹤」作品,陳順築在家族老照片中,嵌入轉印家人影像的磁磚,對陳年往事做了移情拆解和重新詮釋,追尋童年來不及參加的家族旅遊,藉由數十年後的影像再製,讓缺憾的記憶得以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