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放寬輻射容許量 以利核災遭區域農產銷售 明治奶粉汙染 恐非個案 相關單位莫棄守原標準值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最大的奶粉製造廠商明治公司,生產的「明治STEP」嬰兒奶粉,部分被驗出每公斤含有三十點八貝克(國際放射性測量單位)的輻射銫,這也是自福島核災發生來,首件嬰兒奶粉遭汙染事件。
明治公司表示,可能是由於製作奶粉的原料在乾燥處理時,混入了空氣中的銫;衛生署表示,台灣的明治奶粉分別由代理商進口及貿易商平行輸入,前者原產地是澳洲,無遭汙染之虞,後者由貿易商自日本進口,但逐批檢驗均未檢出放射物質。
旅日作家劉黎兒近來在一系列反核著作《我們禁不起一次核災》、《台灣必須反核的十個理由》提到,日本政府為了降低福島與周遭縣市生產的農產品銷售流通困難,悄悄將原本的輻射容許量,從一毫西佛調高到二十毫西佛,但這是世界各國學者公認會影響人體安全的程度。
日本在災後,雖說是為了感謝台灣的巨額捐款,而對台灣頻頻釋出善意,但從商業角度來看,拿台灣市場補日本市場的萎縮,應該也是重要考量,加上日本為了保住優秀生產製造技術,不少企業積極到海外(含台灣)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在可預見的未來,台日兩國的交流將會更加密切,因而日本產品的輻射含量問題,也就令人關切。
雖然說,政府相關單位在福島核災事件後,就對來自日本的八大類食品,實施全面逐批檢驗,輻射含量都在容許值之內,但是,一來台灣的政府機關處理事情向來有虎頭蛇尾的問題,時日一長,是否能持續對日本進口產品進行核輻射檢驗,令人疑慮。
其次,明治公司嬰兒奶粉含銫量超標事件,相信不會是個案,筆者提醒政府相關單位,未來在檢驗進口日本產品輻射含量的標準值認定上,切莫棄守原有標準,或以雙重認定來承認日本政府許可的安全值,以保障國人安全。
仰天(新北市/社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