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祕四問
Q1:
小朋友幾天沒有便便才是便祕?
小兒便祕的定義,和成年人略有不同,一般而言,小兒便祕在六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才常見,只要解便次數,每個星期少於二次以下、便便又大又硬,像羊大便顆粒般,或是每次便便時,都會疼痛、哭鬧不安,那麼不管解便幾次,都是便祕。
Q2:
小朋友為什麼會便祕?
小朋友會便祕,大部分都是飲食習慣不好,蔬菜、水果吃得不夠多,纖維攝取不夠,便便就會變得比較硬;若小朋友不喜歡喝水或是喝不夠多,便便也會變硬,以體重二十公斤為例,一天至少得喝七百至八百CC的水才足夠;有些小朋友平常運動量不夠,也會引起便祕。
尤其在寶寶階段,小朋友還不會控制排便,過硬的便便通過肛門時,容易擦傷,引發疼痛,導致小朋友更不想解便,形成負面的排便習慣。
Q3:
寶寶便祕可用肛門塞劑或灌腸嗎?
小朋友長期便祕,不少家長總是又心疼、又心急,巴不得有特效藥可以馬上解決問題,所以會用肛門塞劑或是灌腸的方式,幫小朋友「通樂」救急,但小兒專科醫師提醒,依賴外力解便,長久下來,不但沒辦法解決問題,反而會把大腸末端撐得更大,失去彈性,形成更嚴重的大腸無力症。
處理小兒便祕,藥物通常是最後一道方法,最好還是先從飲食習慣下手,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搭配腹部按摩,促進腸子蠕動,嚴重者還可以給予軟便藥等,但都需要長時間慢慢治療,千萬不能急就章,用肛門塞劑、灌腸快速處理,反而會造成嚴重後果。
Q4:
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容易便祕?
一般而言,小男生和小女生便祕的機率相同,但醫師臨床觀察發現,小男生的確比較容易便祕,這很可能跟小男生愛吃肉類、少蔬果的飲食習慣,有較大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青春期,女生便祕的機率反而比男生高,因為在學校,女生上廁所的時間比較久,廁所又不夠多,所以很多女生習慣憋住,憋久之後就容易產生便祕問題。
諮詢對象/周怡宏醫師、陳慧如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