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不「便便」,除了慢性便祕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更可怕的無聲殺手。一歲七個月大的陳小弟弟,解便困難長達半年,腹部腫脹,不時嘔吐,原以為只是單純的便祕,日前卻出現高燒不退,送醫檢查,才發現是先天性巨結腸症,便便全堆積在腸子裡,糞石大小足足有成人拳頭大小,差點引發敗血症。
「此症比例不高卻不少見!」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慧如指出,先天性巨結腸症的發生遠多於一般人的想像,偏偏也最容易被誤診,父母親若當成一般的小兒慢性便祕看待,掉以輕心,孩子的生命可能就會有危險。
先天性巨結腸症,是指大腸的神經節發育不良,以致無法調節大腸進行正常的蠕動,無法順利排便。據統計,新生兒之中,每二千到五千人就會有一人,罹患先天性巨結腸症。
陳慧如說,先天性巨結腸症的症狀,除了便祕之外,還會有腹部異常腫脹、嘔吐現象,由於大便無法自然解出,全堆積在大腸某一段,也會引起腸炎、細菌感染,出現腹瀉、發燒、脫水等敗血症症狀,嚴重者可能致命。
臨床治療,必須先作直腸切片檢查,確診是否神經節缺損,接著再以大腸X光檢查,找出有問題的腸子範圍有多長,最後手術將缺乏神經節的腸子切除,把剩下可正常蠕動的腸子拉到肛門縫合。
雖然手術後通常都能順利康復,但陳慧如表示,或多或少無法避免滲便的後遺症,從不能便便,轉而變成可能每日解便次數多達十餘次,或不時會漏便在內褲上,但可以藉飲食控制、養成解便習慣及灌腸解決。她提醒,一旦發現家中小朋友有長期便祕、腹腫、嘔吐等相關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勿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