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祕 ㄣˋㄣˋ舒暢才快樂

陳鈞凱 |2011.12.03
1548觀看次
字級

大便很硬,大便會哭,大便會出血,不只大人有便祕困擾,小朋友問題也不少!

如果小寶貝大便變硬不易解出,便便時間拖長,兩、三天才解一次便,甚至常鬧肚子痛、食欲不振,都可能是便祕的徵兆。


不知道什麼時候,小兒便祕竟然成了現代的文明病。很多媽媽和小朋友一聽到「便便」兩個字就愁眉苦臉,尤其對於有便祕的孩子來說,不管是還在抱奶瓶的小小孩,還是已經在牙牙學語的大小孩,解便變成是一件辛苦的事。

三天解一次

持續半年才叫便祕

在西方國家,估計有百分之三的兒童罹患小兒便祕,每周排便次數不到三次,至少持續二周。在台灣,小兒便祕的數字更為驚人。

國內新生兒科專家、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醫師周怡宏指出,根據統計,台灣三歲以下的嬰幼兒,便祕比率高達四至五成,換句話說,兩個小小孩就有一人解便有困難,經常數天才解一次便;三歲以上到小學學齡兒童的便祕比率,也有二至三成。

小朋友兩、三天沒有排便,新手爸媽就會開始緊張,以為小朋友便祕了,到底幾天沒有排便才算是便祕?首先爸媽要知道的是,其實只要排便順暢,就不算是便祕。

成人的便祕概念不適用於小朋友身上,周怡宏強調,除非每次排便都很困難,沒辦法解乾淨,才是便祕。一般來說,只要一周解便低於二次,相當於三天才解一次,便便往往是大條、堅硬、會痛的,持續半年以上沒有改善,就是小兒便祕沒錯。

尤其是六歲以下的幼兒,還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把便便解乾淨,不懂得用力擠出末端的便便,即使是軟便,殘留宿便的機率都高,更何況是又大又硬,通過肛門時容易擦傷黏膜,導致疼痛的硬糞便,很多時候怕痛,乾脆就「憋」住不願解便,在惡性循環下,使得糞便更硬。

周怡宏提醒,別以為喝母奶的嬰幼兒就不會鬧便祕,事實上,門診中有非常高比例喝母奶的寶寶,一樣便便不順暢,且間距更短,只要一、兩天沒解便,整個肚子就大了起來,食欲不振,又哭又鬧。

二歲前

解決便祕黃金期

害怕寶寶肚子餓,拚命猛灌母奶、配方奶,周怡宏說,餵奶頻率太過密集,是六個月以下寶寶最常造成便祕的原因,因為在反覆吸吮的過程中,同時也會吸入太多的空氣,堆積在腸子裡頭,不但容易放屁、打嗝,也阻塞了便便的正常通道。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習慣咬奶嘴的寶寶身上,這個時候,不妨可改喝脂肪含量高的後奶,或多加個半匙的奶粉分量,都是小兒科醫師建議可促進解便的方法。

周怡宏提出說明,一旦發現孩子真的有便祕問題,最好在二歲之前的黃金時期解決,假如拖到四、五歲便祕情形都還未改善,很多孩子在長期依賴每一、兩個月灌腸一次的「通樂」之下,導致大腸末端被撐大,無法自然蠕動解便,成人之後,便祕反而會如影隨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