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建勳
血壓是指血流衝擊血管壁的壓力,當收縮壓超過一百四十或舒張壓超過九十毫米汞柱就稱為高血壓。輕微高血壓患者可能只有短暫性的頭暈、頭痛或頸部緊繃感,嚴重時則容易併發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及腎衰竭或視網膜出血。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之一,除了家族遺傳的因素外,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喜好富含動物性飽和脂肪或高鹽的食物,膳食纖維又攝取太少,再加上生活緊張,容易誘發高血壓。
由於飲食中鈉鹽的攝取量和血壓值有顯著的相關,採取低鈉飲食能預防高血壓。飲食中的鈉主要來源是食鹽,一公克的食鹽,含鈉約四百毫克;其次是味精,一公克的味精,含鈉約一百三十毫克。
此外,醬油、醬油膏、蠔油、豆瓣醬、辣椒醬、甜麵醬、沙茶醬、烏醋、番茄醬及胡椒鹽等調味品都含有不少鹽,甚至速食麵、糕點或零食等含鹽量皆高,要當心。每日的食鹽總攝取量需限制在四至六克之間。
降壓健康餐需減少食物中的鹽分,如果在烹調中減少鹽,許多人可能覺得味道太淡,除了選用市售的低鈉鹽取代食鹽外,也可在烹調中增加辛香料,或是變化烹調法,增加食物風味。
適合的烹調法包含蒸、煮、烤、燻、滷、燉、涼拌、糖醋等(注意低油烹調),靈活運用以變化食物風味。多利用辛香料,例如八角、茴香、花椒、胡椒、薑、咖哩、香椿、香菜、九層塔等各種香料,持五辛素者也可添加蔥、蒜及洋蔥等,以加強食物味道。
多利用香氣較強烈的食材,例如香菇、洋菇、芹菜、白蘿蔔、胡蘿蔔、玉米、海帶、紫菜、青椒或甜椒等,來增添鮮味;或使用酸味食材,例如番茄、蘋果、鳳梨、檸檬或桑葚等水果作成醬汁以提味。
除了考慮口味外,也要顧慮營養。可選用全穀根莖類作主食,例如胚芽米、糙米、十穀米等,每天食用量約一碗半到三碗,除可提供熱量,並增加礦物質、維生素與纖維素的攝取,且有助血壓控制。
植物蛋白質的來源可由豆類、五穀、堅果或種子中得到,其中黃豆屬於優質完全蛋白質,是最佳選擇,但盡量不要選用基因改造的黃豆。蔬果每天至少五份,種類無限制,建議用生鮮蔬果。
此外,烹調用油限制在每天兩大匙以內,或吃堅果來代替。也要避免使用醃製蔬菜(如榨菜、酸菜、醬菜)與加工蔬菜(如蔬菜罐頭)等高鹽加工品。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