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洋找電能 台灣研發首部潮流發電機

羅智華 |2011.12.02
911觀看次
字級

國際能源總署發表最新報告「世界能源展望」指出,世界上仍有不少國家在興建化石燃料電廠,若全球不趕緊在2017年前推動氣候因應新措施,將使全球暖化情況更加「增溫」,屆時恐怕無法將全球溫度的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的安全範疇內,讓國際環保團體大聲疾呼開發替代能源的重要。

如何開發環保又安全的替代能源?一直以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努力想方設法,以台灣來說,就有學者將腦筋動到環繞台灣四周的浩瀚海洋上。像是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就歷經兩年時間,成功研發出全國第一部「全沒水式潮流發電機」,不但為台灣的海洋能源開發邁出新的一步,也為替代能源的運用開啟另一扇門。

「台灣擁有豐富海洋資源,不好好利用實在太可惜,」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教授柯永澤表示,不少國家對海洋能源的研究都已行之有年,像是瑞典就特別成立海洋能源研究中心,而加拿大、愛爾蘭、英國亦很早就投入潮流發電的開發,對四面環海的台灣來說,亦具有開發海洋資源的利基。

根據工研院估計,台灣可開發的海洋溫差能達100-1000MW等級、波浪能達100MW等級、海流能達1000MW等級。以海流為例,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教授蔡政翰表示,從測量結果來看,台灣有四個可開發潮流發電的潛力海域,包括北部的富貴角、西部的澎湖、南部的鵝鑾鼻以及東部的黑潮等。其中,富貴角和鵝鑾鼻等海域因為有狎角,當潮流流經時會受到狎角地形的擠壓而導致流速變得比較快,所以有利於開發潮流發電。

此外,基隆海檻的潮流流速亦高達2.7公尺/秒,平均流速為1.1公尺/秒,不但是台灣海域流速最強的地區之一,所蘊藏的海洋能亦可觀,可用來作為潮流發電的測試海域。研究團隊也計畫明年將潮流發電機組安置到基隆嶼與和平島間的基隆檻海域進行發電功率測試,藉此了解潮流發電成效。 

不過,要把海洋能源轉換成電能可不能紙上談兵,得仰賴發電機助上一臂之力才行!為此,柯永澤帶領研究團隊投入潮流發電機的構思與設計,整合流體動力學、機械、電子、海洋學等領域,歷經兩年時間終於開發成功。

柯永澤表示,這台全沒水式潮流發電機配有直徑達80公分的水輪扇葉、傳動系統與水密式發電機等構造,發電功率可達3千瓦。

為提高潮流發電效率,潮流發電機不只能將海洋能轉為電能,還能隨著水流方向的變化而「自動轉向」,讓發電機的水輪扇葉可以隨潮流方向的改變而轉變方向,準確對應潮流來向。柯永澤笑著說,這不只是沒水式潮流發電機的一大特色,也藉此讓發電機組可以隨機應變、變得更聰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