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子任何東西都當寶貝,無所不收、無所不藏。大部分收藏品都無須花錢買,即所謂「享樂不在花錢多」。
身為老婆的我,仍不免嘮叨他幾句:「二十幾坪房子夠小了!你什麼都捨不得扔,屋子堆得滿滿的不嫌擠?」老公總把廢棄物置留「百寶箱」,認為日後或許派得上用場,至少年代久遠會變得有紀念價值。每一物皆有其階段性時光記憶,有人用筆、有人用心情、有人用傻瓜相機寫日記,我老公較另類,居然用收藏品寫生活,只因收藏成癡,故「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日常雜物什麼都要,就是不要隨便丟棄;什麼都收,就是不收贓物。」老公的收藏品可謂五花八門、包羅萬象,郵票、錢幣、風景名勝古蹟門票、停車過路回數票、規費、各式收據、各種證件、獎狀,甚至告發紅單、車票、電話卡、彩券、信件、老舊照片、教科書……無所不是收藏對象,其中郵幣蒐集發思古幽情,最有規模,從清朝、民初、撤台至今,硬幣紙鈔絕不遺漏。
聽其訴說,此生最大遺憾是未轟轟烈烈談過戀愛,致男女間見證愛情信物之追憶紀念物品從缺!唯二較具紀念性典藏為一張逾四十年歷史,碩果僅存的幼年黑白照,以及我公公日據時代泛黃的國小休業證書。
女兒問:「爸爸那麼愛搜括『垃圾』,有何目的?」他答說:「百年之後垃圾將變黃金,這些『無價』傳家之寶,妳們的子孫才享受得到它的價值。」
我也曾好奇質疑:「那般懷古,為何不去當考古學家?」他答:「我念舊妳該慶幸才是,如此妳愈老我愈有興趣,等妳人老珠黃、老態龍鍾時,可能成我典藏品之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