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間百年筆陣-- 香港也有雙英之爭

江素惠(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2011.11.29
811觀看次
字級

香港明年也有大選,十分巧合的也是「雙英」之爭,唐英年與梁振英,此雙英均曾擔任政府要職,唐英年是政務司長,梁振英為行政會議召集人,都是制定政策的主要負責人。回歸後在一國兩制之下,特首除了要領導十八萬公務員,還要和北京溝通,方能順利治理香港。

「一國兩制」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香港回歸是「摸著石子過河」,沒有前例可循,所有的事務都要摸索尋求解決之道。第一任特首董建華由北京欽點,商人治港有不逮之處,錯誤的政策加上一場亞洲金融風暴,造成市民負資產,又欲強推北京的政策,引起了強烈的民怨反彈,五十萬市民上街遊行抗議,董建華因而黯然下台。第二任特首曾蔭權乃公務員出身,技術官僚,過於墨守成規,不能向北京據理力爭,有違市民的期望,以至民望長期低落。這十多年來,香港與北京都在相互調適如何達致「港人治港」的目標。

在大國崛起的因素下,香港的經濟愈來愈「向北望」,愈來愈依賴大陸,然政治上北京強調「一國」,港人重「兩制」,在此差異的期待下,特首就必須有魄力、有遠見帶領香港走出自己的路,維持國際大都會的活力,同時又不違背北京的政策,現在新一任的特首選舉在即,可說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後,香港市民有了自主性也有新的認知。

香港特首選舉不同於台灣,並非由公民一人一票選出來,而是經由一千二百位的選舉委員投票選舉,這些選舉委員絕大部分都非富即貴,政治立場上傾向北京,也就是讓北京放心的人士。

北京中央提名特首的前提條件是「愛國、愛港」,港人也深知特首必須是北京信賴之人,才能與北京溝通,香港有困難時才能獲得北京的支持與奧援。但港人的心態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特首與北京關係密切,又怕太過執行北京政策,喪失香港兩制的精神,的確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如何兩全其美,讓香港繼續繁榮穩定,又能不必事事聽命於北京。

唐英年與梁振英與北京都有一定的關係;唐英年出生財團世家,仕途順利,本來一路被看好,甚至被認為下一任非其莫屬,但公子哥兒的形象加上曾有緋聞成了他最大的致命傷。唐英年在財政司長任內,曾推動遺產免稅以及紅酒免稅,突破困難力推政策,吸引許多世界富豪將財產轉移至香港成為國際財富中心,香港近年更快速成為世界紅酒中心,可說是唐之政績。

梁振英的出戰被視為是挑戰,父親是警察,貧困家庭出身,他努力奮鬥向上,數年前就擔任行政會議召集人,被視為北京重點培養的人才,也曾傳他是地下共產黨員,但遭他否認,才摒棄了港人對共產黨員的疑慮。梁振英靈活的處事手段,加上形象親民,在民調上有優勢,但香港市民仍然清楚明白特首人選最終仍是由北京決定,而非民意。

雖曾有聲音應勸退某人,但港人認同公平競爭的機制,只要能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實現「一國兩制」的候選人都應受尊重。

商人在香港的政治天秤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能穩住香港商界以繼續繁榮發展是特首的重要任務,因之商界的傾向是決定香港特首的重要條件。目前北京不明確表態,以免日後承擔特首是否適任的責任。

在一國兩制之下,無論是唐英年或梁振英擔任下屆特首,台港關係仍是跟著兩岸關係循序漸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