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考試時,隔壁同學不會寫,叫你給他看答案,否則就絕交,你會給他看嗎?同學在商店偷了糖果,也塞一個在你的口袋,你會怎麼辦?台北市古亭國小教師廖彩如、葉曙江以學生經驗編寫教案,獲得全國國民中小學「誠信融入式教案甄選比賽」特優。
廖、葉兩人用暑假寫出教案「誠信挖挖哇」,從歷史故事「季札掛劍」和《弟子規》的「劉平期賊」開始,分別講述「誠信」和「愚信」;並以今年的塑化劑風波教導學生商譽的重要。
廖彩如表示,班上有學生考試時用眼神「威嚇」同學,被她抓到,她私下找當事學生談話、通知家長;另有學生在便利商店偷糖果並塞給同學,同學一時遲疑沒拒絕,店員發現後,交訓導處處理。
葉曙江請教擔任法官的朋友後,在課堂上教學生恐嚇、竊盜、收受贓物罪的嚴重後果。
獲得國中教案特優之一的北市建成國中教師林泰安則利用氣候變遷議題,製作「暖化責任明信片」,讓學生寄給政府部門、民間團體或民意代表,請他們分享自己節能減碳的做法。林泰安說,教育部部長吳清基回了一封手寫函,「我和同事研究(吳的簽名)很久,應該是部長親手寫的。」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也有回信,令學生驚喜。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洪仁進表示,現在有許多教案是「活動導向」;他建議教師在設計教案時,不只自己完成教學,也要讓學生完成學習。
「下課前五分鐘,他們應該都會醒過來。」如何把握這五分鐘提綱挈領,他認為,是教案從紙上談兵到真正可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