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變花開 傳唱秋的訊息
金秋時節,各地花訊不斷,除了枝頭早已變色的台灣欒樹打前鋒,在綠葉之外,枝頭又添加了整片的黃花、紅果,讓櫟樹群聚的城市,從每年十月底起,變得熱鬧繽紛,溫柔多情。
目前大量種植台灣特有種櫟樹的城市及街道,包括台北市敦化南路、忠孝東路七段、天母忠誠路,還有許多地方都有一整片的帶狀台灣櫟樹。特別是忠誠路一、二段,不但道路兩旁都有栽種,就連路中央的安全島上,也遍植台灣欒樹。
而緊追櫟樹之後的,便是「楓情萬種」的各品種變葉楓,尤其是一向居賞楓最前線的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南投奧萬大、梨山沿線、中橫沿線、阿里山,以及北部陽明山、內灣、滿月圓森林遊樂區等地,最近都已傳出紅葉的訊息。
目前,國民旅遊業者已設計出各式套裝行程,一直到十二月中,中橫沿線各有搭配不同農場行程的賞楓逍遙遊,鼓勵民眾帶著輕鬆歡樂的心情,整裝出發前往景致秀麗清雅的山林深處,甚至探訪櫻花鉤吻鮭的故鄉,及頗值一遊的周邊景點如迎賓橋、醒獅園、觀光茶園、武陵吊橋、雪霸國家公園,也可挑戰需要體力的桃山步道、煙聲瀑布行程,沿途可眺望到雪山山脈主峰。
一般說來,十一月正是青楓變色時期,紅色、金黃色的楓葉交織點綴,讓原本一片青翠的山林,洋溢著濃濃的北國風情。走一趟中橫、梨山,親眼見證綺麗繽紛的景色四季轉換,春之花海、夏之蔬果、秋之楓紅、冬之瑞雪,令人神迷驚艷。
除了適合遠觀的樹葉林相變化,各地爭妍鬥艷的花兒,也相繼展現嬌顏,「台東洛神花季」、「苗栗銅鑼杭菊季」、「新社花海節」;「東北角草嶺古道芒花季」、「金九礦山芒花季」;桃園青林農場、向陽農場一年四季盛開的向日葵與多處農場的室內盆栽;離島全年盛開的澎湖天人菊、馬祖的油菊、月見草、石蒜、狗娃草……,不論是一片花海或是幾頃花田,相約趕走蕭瑟的秋風,花開熱鬧的景觀,足以和春天比美。
洛神花季 紅寶石掛梢頭
嚴格說起來,洛神花、杭菊都屬於經濟作物,也就是說,花農栽種的用意,原本是為了採收後做成中藥或泡茶來喝。但經濟和觀光大可以攜手並進,在地方主管機關的規畫下,讓單純的作物豐收,轉化成了兼有意境和創意的秋遊賞花行程。
洛神花生長的環境條件十分挑剔,必須陽光充足且排水性佳,目前台東金峰鄉擁有全台八、九成的洛神花田,近年太麻里鄉,包括嘉蘭、賓茂、歷坵、正興、新興等五個村落,也逐漸可以看到豔紅怒放的洛神花田。
酸甜好滋味 爽口又回甘
整個洛神花季約從十一月中延續至十二月中旬,這段期間,整個排灣族部落彷彿淹沒在洛神花海中,而一顆顆洛神花萼猶如紅寶石掛在一、二公尺高的植株上,顯得既美麗又富足。漫步在金峰鄉,喝一杯洛神花茶,心中滿是和秋天戀愛的酸甜滋味。
錦葵科的洛神花又稱洛神葵,具有增進食慾、清涼、解渴功效,但酸澀的滋味很難直接入口,必須加入蜂蜜才能減緩酸味。其酸甜的口感,滋味清爽又回甘,是有益健康的天然好滋味!
洛神花正火 酒紅色鈴噹
一般我們看到、吃到的洛神,其實是洛神葵的花萼,所以最近盛開的洛神花,其實是乳白色或粉紅色的大朵花。
賞洛神花一定要起早,因為洛神花只在上午八點到下午三點陽光燦爛時綻放(據說十點之後花朵便開始凋萎了),太陽下山後也就跟著閉合休息,等待天明時再展富態大氣的容顏。
無論如何,能親見迎風搖曳的潔白粉紅花朵,及宛如紅寶石鈴鐺般滿布枝頭的花萼,滿山嫣紅映照東台灣俊秀山巒,景象不但令人迷醉,更給人幸福滿滿的感覺。
原住民文化 部落遊趣多
據花農說,每朵洛神花約可維持十五到二十天,等花朵謝盡,花萼及其內的子房便逐漸長大,等結成酒紅色的花萼果實,約一個月的熟成,就可以採收豔麗飽滿的萼果了,屆時慕名而來絡繹不絕的遊客,又將為原本寧靜的村落帶來熱鬧和忙碌。
金峰鄉公所在每年洛神花季期間,都會結合各社區部落資源,展開各項洛神花知性之旅,安排遊客下田採擷洛神花,DIY製作洛神花蜜餞,並結合當地排灣族與魯凱族文化,推出參觀石板屋、刺繡、木雕、製陶以及琉璃珠編串等體驗活動。
雪花片片 秋菊成為焦點
苗栗銅鑼鄉的杭白菊花田,十月下旬彷彿「轟!」的一聲,集體約好似的同時綻放,讓「銅鑼一年會下兩次雪」,成為名不虛傳的美麗形容詞(另一次是每年五月的桐花季,名為「五月雪」)。
銅鑼種植杭白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由於當地九湖台地日夜溫差大、濕度偏高,適合杭菊種植,也讓當地杭菊產量高居全台第一。每年杭菊採收前夕,杭菊一夕怒放,滿地如白雪片片,只有少量突變的紫色、粉色或黃色杭菊點綴其中,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也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爭相取鏡的焦點。
杭菊如捧雪 農忙最可觀
杭菊最佳的花開觀賞時間只有三個禮拜,今年因為天候應冷未冷影響,杭菊花訊稍晚,不過上周末天氣轉晴,鄉公所舉辦「杭菊季」推廣活動,數十公頃花田擠滿爭睹杭菊風采的人潮,田裡則有採菊的婦人忙著趁鮮採收菊花,不少小朋友插花其間賺外快,形成一幅有趣的農忙畫面。
東台灣的太麻里和知本也有少量栽種的杭菊田,不過在太麻里改栽植金針花後,西部銅鑼的杭菊花海更顯稀有珍貴。有些女孩將小巧圓狀的杭菊摘下串成花環,裝飾成頭冠、手環、戒指和腰帶戴在身上,散發如同夏威夷風情般的美麗。
知本太陽麻 與菊相輝映
銅鑼鄉本身的旅遊資源不多,但沿路的觀光動線從三義木雕、銅鑼杭菊,直接登高到九華山寺,走「挑鹽古道」抵通霄後,還有西濱海岸線和「飛牛牧場」值得一遊。
至於知本當地,由於杭菊盛開期正好也是太陽麻盛開期,菊和麻相映,把整個大地染得金光閃閃,洋溢著歡樂氣氛,很適合全家族到此小聚一番。
離島風凜冽 花顏終不改
冬季東北季風盛行,離島的馬祖及澎湖溫低風大,但特有的菊花景觀「馬祖油菊」與澎湖的「天人菊」,卻不畏風吹,愈冷愈開花。馬祖油菊九月至十一月盛開,直至隔年三月都能看到滿山遍野的油菊花田。
杭菊主要作為花茶使用,杭菊摘下後加入冰糖、枸杞、紅棗,以熱水沖泡飲用,喝起來清涼降火、養顏美容,到當地賞花之後順便買點帶回家,還能協助當地傳統產業。
吹風賞繁花 體驗小確幸
油菊又稱野菊,普遍分布於中國大陸,台灣少見,而在馬祖則為極常見的野花。當地居民常將油菊曬乾後入菜或泡茶,做成油菊花茶、油菊火鍋……等等,自然芬芳、香氣十足。
盛開的油菊是馬祖冬天的獨特景觀,每年一到十二月,一片片的黃色油菊開滿山頭,在各個海濱、山頭與傳統印章屋聚落間,一小片一小片冒出頭、頂著風,遊客前往當地,不妨找間海濱咖啡屋躲進去,喝著咖啡、看著海、看著花、吹著風,體驗春上村樹形容的「小而確實的幸福」。
冬天遊戰地 另一番風情
除了油菊外,馬祖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野花綻放,像是月見草、馬祖石蒜、狗娃花都非常具有特色。白色的百合為盛夏揭開序幕,夏末初秋則由馬祖石蒜開啟東引的花季,接著紅花石蒜上場,繼續散放紅色魅力,不間斷的花期,也為馬祖換上了不同的新衣。
秋冬遊馬祖,由於天氣沒那麼熱,走訪芹壁村、牛角村等傳統建築和北海坑道、鐵堡等軍事遺跡不會被曬到頭昏。此外,在馬祖騎單車健行,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方式也是最自在的玩法,由於島上車輛不多,部分路段為早期的車轍道改成,兩側林蔭伴隨徐徐海風,非常舒適宜人。不想騎單車的人,利用計程車搭配健行的方式遊覽,也別有一番風味。
不負菊島名 海風映花顏
澎湖天人菊也是一年四季開花,即便在冰冷風狂的冬天,澎湖照樣處處可見仙人掌花與天人菊的美麗,一點也不辜負「菊島」之名。
菊島的冬天無異是見證當地人文風情的最佳時機,不論天氣有多冷,當地居民在東北季風吹襲下照樣撿貝類、靠著鎮風塔過日子,至於遊客,建議找一家PUB躲進去,看著風車轉動,聞著濃濃水煙香氣,再嘗點海鮮土產,感受澎湖冬天的迷人之處。
秋芒蒼勁 古道遊人熾
秋郊芒花處處,景色蕭瑟蒼勁!目前包含草嶺古道、大屯山、金瓜石、小油坑等等地區都已經美得讓人忍不住屏息。
由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的「草嶺古道芒花季」,及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辦理的「礦山芒花季」,以及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的「古道秋芒」等活動都正熱烈展開,其中草嶺古道最熱鬧,光是上周末假日,就吸引了超過上千名遊客前往。
由於賞芒路線除了芒草搖曳,還可搭配山海景觀、古道林間等元素,探訪當年古道歷史與湮沒在荒草中的史蹟,景觀和人文兼具,金九路線可結合金瓜石民宿、庭園咖啡、太子賓館、基隆廟口小吃等等,很適合安排兩天一夜的旅程。
另外,包含新竹五峰鄉、竹東大橋等地的沿線河谷,苗栗貓貍山公園單車道、八甲山區、後龍溪、中港溪、西湖溪;屏東地區的力里溪、士文溪、枋山溪、楓港溪、獅子鄉沙布貼溪……等等地區,也都是芒花集結之處。
甚至不用專程出門找,只要接近山區或河濱,就能巧遇芒花,靜靜看著陽光下的金黃波浪,享受最悠閒的台灣秋季浪漫。
新社花海 花毯最吸睛
已舉辦六年的新社花海節,一直是中台灣的盛事。今年是台中縣市合併第一年,台中市政府特別擴大舉辦、結合已辦了兩年的「花毯節」,希望能吸引上百萬人次觀光客,媲美台北花博的盛況。
新社地區素有「台中陽明山」美稱,最早是當地居民種植香菇所在地,由於地勢較高、離台中市區很近、夜景美麗、鄉野休閒氣氛濃厚,因此近年來許多特色民宿與庭園咖啡都選在此處開立,完美的旅宿加上美麗的風光,讓新社成為結合台中市區最方便的旅遊盛地。
新社花海總面積達三十二公頃,原本每逢秋冬季節,農家秋收後便大量種植綠肥,因大片油菜花、波斯菊、向日葵等景象令遊客驚艷,演變成觀光話題。新社地區的農戶,從二○○五年起加入創意,大量種植其他各種花草如薰衣草……,引來更多觀光人潮,也因此讓「新社花海」打響知名度,成了年度盛事。
今年「花毯節」有廣達二公頃的植物藝術造景,展現宛若地毯的花毯之美。而台中市觀光局也有意藉由今年的國際花毯節,結合當地美景美食,及新社民宿、咖啡庭園,將全台人潮都吸引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