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每周有兩天,高雄市苓雅區福康里漢陽街裡都擠滿人,原來是社區居民聚在一起學做饅頭。家庭主婦、幫忙的青少年,個個認真撒麵粉、揉麵糰,近百個蒸籠在街邊散出蒸氣,呈現高雄市少見的社區經濟。
幫助社區居民做點小生意,是里長侯阿忠的發起做手工饅頭的目的。他看到很多家庭早餐無著落,又看到社區許多弱勢家庭成員就業困難,就想起做做饅頭。花了許多時間摸索,也請師傅教,看到冠軍麵包師傅在電視上講揉麵糰的「撇步」,他自己試做,居然「悟」出輕鬆揉麵糰的方法,造福許多力氣不夠的家庭主婦。
侯阿忠說,開始推動手工饅頭時,每一次約有二十多人到現場製作,現在每一次製作,約有三百人次參加。
里民製作饅頭材料,侯阿忠都集體採購,堅果還向國外訂購,「這樣可以壓低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