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姵妘藥師
感冒不舒服?產後做月子?準備藥膳冬令進補?除了過去常用來煎煮的中藥材外,您還服用過哪些中藥製劑呢?而其中又有何差別呢?
中藥劑型種類繁多,現就常見部分略做介紹:
湯劑,亦稱為煎劑,是由單一或多種中藥,加水煎煮一定時間後,濾去渣滓而得的一種液體製劑,是中藥製劑應用最廣、使用歷史最悠久之劑型。湯劑內服後作用快,適用於治療急性病,且能針對不同病症做靈活加減。由於以水為溶媒,所以製法、設備都簡單。然而,因長時間加熱,有效成分易遭破壞;又怕腐敗,故往往需要臨時製備。
丸劑,是藥材細粉或提取物加上適宜的粘合劑,製成類似球形的固體製劑,亦是古老的劑型之一。因具有服用方便、攜帶方便及保存時間長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但有時因未經高度濃縮,服用量需增加。製作丸劑大多需加具黏性的結合劑,服入體內崩散慢,吸收慢,產生藥效也慢,故作用緩和而持久。
散劑,是由一種或數種藥物,經粉碎成細粉,均勻混合而成的乾燥粉末狀製劑,分內服與外用,使用和攜帶都方便;也因藥物經粉碎後,保存較不易。
膏劑,常見內用藥為膏滋,是藥材加水煎煮,去渣濃縮後,加煉蜜或糖製成的半流體製劑,像是枇杷膏。也常見於外用,分有軟膏劑及硬膏劑,例如:紫雲膏、萬金油等,通常藥效釋放持久,多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瘡瘍等疾病。
隨著科技的發展,中藥劑型日益進步,除上述主要傳統劑型以外,還有許多現代化新劑型,如:錠劑、膠囊劑、口服液、顆粒劑、滴丸等也逐漸廣泛被使用。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