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舞蹈中旅行-- 繼承者

周書毅 |2011.11.10
1554觀看次
字級

《繼承者》劇照 舞者/周書毅   攝影/陳長志   照片提供/驫舞劇場


從這張照片說起,那是白髮的我,時間已經讓髮根透出黑色了,我也從過去回到了現在。

拍照的那天我們在花蓮,因為驫舞劇場駐地創作的緣故,一行人在那裡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從生活、排練、創作、跳舞等,一切都在那了。每天生活代步的工具是雙腳,也有的人買了二手腳踏車,就這樣,回到了比較慢的步調,好像真的有了些微的差別;從台北離開,搭上大家期待的飛快太魯閣號,到了花蓮,離開了所謂忙碌的城市步調,那時我在想,那城市的步調是什麼呢?於是我開始試著感受,從聽與看開始,等了等,我搭上了車,慢慢的開口與計程車司機說話談天,語調上好像有些彈性與緩和,我看著窗外,從聲音與環境上發現這城市的不同,那遠處的山與眼前的路,好像連結的貼近了。

一到了拍照那天,攝影師陳長志和美術設計牛俊強都一起到花蓮,舞團請了溯溪教學的教練,帶著大家跋山涉水的抵達選定的祕密基地,山棧溪!而遲到的是服裝設計林秉豪,他一到才被告知要換上溯溪鞋,當場覺得不妙,但也只能選擇跟上了。而我們一路上真的是舉著一箱箱的服裝與器材,越過有些湍急的溪水,最後終於到了小小的河口與大石岸,而這一路搬移的畫面成了最後文宣品的主視覺(如下圖)。當時我的心中也是一路的相信與跟隨,前進一個未知的方向,也面對一場未知的旅程與冒險。原來《繼承者》這場遊戲才真正要開始,從一路的探尋與發現中,找到自己,找到那被繼承下來的我們。

這時天氣慢慢轉涼了,溪水冰凍得很,我潛入水中,一次又一次的,我無法張開眼睛,只能靠著皮膚感覺,找到身體在水中的狀態;漂浮或是下沉,冰涼的水讓呼吸有些短暫,我試著下去感受一段時間,但其實只有十五秒,卻好像人生的一小段片段記憶。我離開水面,試著不斷的大口呼吸,身體做一些很大的圓圈運動,試著讓身體暖一些,無法控制的顫抖;呼吸,大口呼吸後,不斷的摩擦身體,試著再潛一次,下沉,然後我漂浮了,在水與空氣之間,也感覺更前進了。

回到了台北,今天是《繼承者》的首演日了,這是一次連續三周完全不同的演出經驗,怎麼去說那不同,真的非常困難啊!藝術總監陳武康與團長蘇威嘉是這次編舞的核心創作與領導者,帶著一夥人在將近九個月的排練後,準備上場了,九個月的時間只是作品的一種縮影與發現過程,但在製作與創作上,我想更是集結了所有人生命經驗的一次累積與階段,像是視覺藝術家蔡宛璇,她從環境物件取材的創作,蒐集、堆疊、破壞、隔絕後再組合成為與這城市、與人之間最有力的對話。還有來自法國的三位聲音藝術家所組成的團隊Volume-Collectif,領軍的Yannick Dauby先生,是我在2007年台北國際藝術村認識的一個朋友,從他的聲音作品中,我聽見他對環境的尊重與包容,當然也有某些瘋狂與反制的態度,聲音是他表達生命的一種方式。所有人都在這次的大空間迴旋著,從聲音、光、身體、裝置與空間,這次將帶領大家前進一個說不盡的故事,《繼承者》。

最後,我們到底繼承了什麼?



˙《繼承者》11月10日至27日(每周四至周日)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二館演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