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禪七,班首師父開示「瞋恚」對於參禪的過患,他說瞋恚能燒盡一切功德,故參禪的人不應以「瞋心」參究。瞋是欲界所繫的煩惱,色界、無色界則無。「貪」從喜愛之對境所起;反之,「瞋」則從違逆(不順心)之對境所起。
瞋,是修學佛道最大的障害,經論中常有誡之,如《大智度論》卷十四言:「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
另外在《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中亦舉出,修行者在修禪定時,有三種瞋恚之發相:
(一)非理瞋相,指的是在修禪定時,瞋的感覺會突然而起,不問是非道理,無緣無故而瞋恚,所以會障礙禪定。
(二)順理瞋相,就是禪定時,為外人所惱而生起瞋恚,例如持戒嚴謹的人,見非法者而生瞋恚,此瞋雖順理,但也障於禪定。
(三)諍論瞋相,則是禪定時,執著自己所解悟的為是,認為他人之所行所說為非,因他不順於己而起瞋恨,也有障於禪定。
與「瞋」相對的即「無瞋」,就是對境界不會起害心,是對治瞋的精神作用,與無貪、無癡共稱三善根,亦為四無量心中之「慈無量心」之體。
從班首師父開示中,我反省觀照,在生活裡有多少時候是得理不饒人?多少時候只要不順己意就起瞋心?多少時候不為什麼就生氣而禍及他人呢?
佛教說:「火燒功德林」,瞋恚之火會將我們所做的布施等功德都付之一炬。好比一個人賺了很多的錢,存在銀行內,但因一念貪賭,將所有的積蓄都賭光了。我們怎能不謹慎守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