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方程式--穿耳洞 小心變菜花耳

邱正宏 |2006.08.29
459觀看次
字級

日前媒體報導高雄市一位少女到耳環專賣店穿耳洞,總共穿了八個耳洞當做畢業紀念禮。不料幾天後感染發炎,整個耳朵紅腫疼痛脹成原來的三倍大,送到醫院進行手術才保住耳朵,但已變形下垂如同貓耳朵。

筆者在門診中也常發現穿耳洞不慎感染的案例。許多病患用手包著紅腫疼痛的耳朵求診時,一部分耳環還留在耳洞內。若不將留在耳廓內的耳環取出,感染將無法治癒;若要取出,就須在腫脹糜爛的耳廓內用器械掏挖。試想,耳朵此時已痛到無法輕觸,醫師卻還要拿器械挖出異物,其疼痛可想而知。

一般而言,造成這種耳廓的感染,最常發生的原因是外傷、凍燙傷、耳針及穿耳洞。外傷與燙傷若要造成厲害的外耳創傷,多半已有頭部或身體更嚴重的傷害,這類病患通常會直接被送進急診室。

耳針是針灸治療常用的方法之一,許多減肥、止痛、戒菸、戒毒及戒酒病患都有可能接觸。進行耳針治療若消毒不完全,或是埋在耳廓內的時間過久,皆有可能造成感染,但因耳針的體積小、針身短,只要取出耳針妥善治療,通常不會有大礙。只有穿耳洞會造成嚴重感染。

從解剖學來看,耳朵軟骨外面包覆一層軟骨膜,軟骨膜外就是可觸摸到的皮膚組織。耳朵軟骨本身沒有血液循環,它所需要的養分與氧氣,是靠著軟骨膜血管內的血液向外擴散得來,因此,耳朵一旦感染造成組織腫脹,會立刻壓迫附近軟骨膜內的血管阻斷血液供應,導致軟骨缺氧壞死。若此時又遭逢病患免疫力低下的狀況(例如糖尿病、器官移植、免疫缺損或服用免疫抑制劑等),則會一發不可收拾。

造成耳廓軟骨感染的細菌通常是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或厭氧菌。治療須先將所有異物清除乾淨,服用強效抗生素七天以上,局部則須塗敷抗生素與類固醇軟膏。若出現波動性腫塊,表示已有膿液堆積,此時應進行切開引流手術。

若軟骨尚未壞死,則耳廓形狀可保存;反之,若軟骨已壞死,則須將其切除乾淨,待感染完全控制後,再考慮軟骨移植。無論如何,若軟骨已經壞死,要回復耳朵的正常原貌將變得十分困難,嚴重甚至會變形攣縮,如同一坨菜花,因此有「菜花耳」的稱呼。

六年級與七年級世代,不論是價值觀、認同感或消費習慣,皆不同於老一輩的人。表現在耳洞上則是男女都穿耳洞,不但穿且要穿連環洞,甚至還穿鼻環、舌環及肚臍環。

在身上穿洞是一種自主權的宣告,老一輩的人自當加以尊重。只是若要在這些脆弱的組織上穿洞,務必做好消毒,且在二天內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以免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