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科學密碼】談輪狀病毒

陳國東(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衛所所長) |2011.11.04
854觀看次
字級

引言

1943年萊特與赫德斯首度自腹瀉的小孩糞便中分離出一種濾過性的病毒,此病毒後來被命名為輪狀病毒。為什麼稱它為輪狀病毒呢?這是因為這病毒在電子顯微鏡觀察,它看起來很像輪子因此將其命名為輪狀病毒(rotavirus)。「rota」是拉丁字,就是「輪狀」的意思。輪狀病毒不僅會使人發生胃腸炎也會造成家畜腹瀉。

在溫帶地區,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發生於冬季,但是在熱帶地區則沒有明顯的季節取向,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輪狀病毒是引起腹瀉的主要角色,五歲以下兒童幾乎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

所有嬰幼兒嚴重腹瀉的原因,大約20%案例是可歸因於輪狀病毒感染,而腹瀉住院病例更可高達50%以上。在已發展國家也不遑多讓,以美國為例,每年約有超過270萬件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案例,其中約6萬人必須住院治療,37名病童因為這個病毒感染而死亡。

輪狀病毒型別主要分為A,B,C三個分類。輪狀病毒A是引起人類腹瀉主要病原。在人口密集的場所機構如醫院的嬰兒室、托兒所,以及養護中心常會爆發大規模流行。過去發生的幾次大流行如1981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生一次因為市區飲用水遭到汙染而爆發大規模輪狀病毒感染;2005年間因輪狀病毒基因突變,在尼加拉瓜發生史上最大的腹瀉大流行。另外一次類似的流行性大爆發則是發生在1977年的巴西。

輪狀病毒B也稱為成人腹瀉輪狀病毒,曾造成上千名中國各年齡層民眾的嚴重腹瀉。造成如此多人感染的原因是因為被感染者曾飲用被汙染了飲用水所造成的結果。目前為止,因為輪狀病毒B種引起的流行病主要是在中國大陸。輪狀病毒C較少成為小孩腹瀉的病因,僅在日本與英格蘭曾經報導過因這型病毒造成大規模流行。

臨床症狀

輪狀病毒腸胃炎的症狀可以從無症狀到嚴重的脫水甚至死亡。一般被感染者會發生嘔吐、水樣腹瀉,以及低度的發熱。脫水為輪狀病毒感染最常見的死因。出生後第一次輪狀病毒感染通常會產生症狀,但是第二次感染通常會是無症狀,這可能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提供了部分的保護效果。所以感染後發生症狀的比例以兩歲以下的兒童最高,隨年齡增加而下降。新生兒因尚有母體經胎盤傳過來的抗體,受到感染後,通常症狀很輕或是無症狀。(上)

本版科學顧問群:柳中明、邵廣昭、馬哲儒、胡植慶、倪簡白、黃崇源、黃俊儒、陳國東(按姓氏筆劃排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