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人肥胖盛行率日益攀升,前疾管局長、國衛院感染症及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以及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出警告,代謝症候群隱然成為台灣新國病,政府應積極面對,盡快以立法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
蘇益仁指出,日本防治代謝症候群,是以企業為對象,員工每年量腰圍及進行血液篩檢等健檢,如發現腰圍、血脂、膽固醇等數據超過標準,公司企業就須積極輔導,若追蹤一至二年員工肥胖程度仍無改善,企業會受罰。
今年成功推動成人健檢量腰圍的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盼推動立法,明訂當篩檢發現有腰圍過粗等代謝症候群,定要積極追蹤、矯正,不要放任釀成疾病。
千禧之愛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國人三高問題嚴重,四十歲以上民眾不論男女,腰圍超標比率達百分之五十七,這些都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他希望比照日本模式推動立法,篩檢出代謝症候群民眾,應列入追蹤、改善,避免日後因為肥胖、疾病,造成醫療預算龐大的負擔。
日本近年來要求企業協助篩檢異常的員工,要戒菸或搭配飲食、運動改善。近一兩年來,腰圍超過標準的企業員工已有三分之二成功塑身,腰圍下降。陳欣勵主張國內可以比照孕婦健康手冊,篩檢出代謝症候群的民眾發給手冊,輔助營養治療等。企業若成功幫助員工追蹤、治療,也可以獲得獎勵。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指出,如欲實施日本模式,需勞委會及健保局等單位配合,難度相當高。希望先從國民營養法著手,建立完善的健康飲食環境。衛生署九月已將《國民營養法》草案送至行政院,草案明訂一定規模的餐廳,需在菜單上註記營養成分及熱量,速食業者的促銷活動也將受到嚴格限制。
國健局八月起分發「成人預防保健手冊」,四十歲以上民眾接受免費成人健檢都可獲得一本,目前已經發放二十萬本,民眾可將腰圍、血壓、膽固醇等健檢結果記錄在手冊上。另外,學校衛生法也明訂學生身體質量指數(BMI)達到肥胖,學校必須特別關照胖小子,在飲食控制及培養運動習慣上,雙管齊下,協助學生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