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你先生很疼愛小莎,至今仍不能接受小莎的病情。妳可以跟先生強調,小莎領有身障證明後,才能得到政府更多的醫療資源,可減少家裡負擔,更能全力以赴的治療,早日恢復小莎以往的能力啊。」
「我也是這麼認為,才特別來找你商量、確認的,謝謝你。」
看診快結束時,我看到小莎的眼眶已默默流出兩行熱淚。等小莎跟莉莉要離開診間時,經驗告訴我,這時候可以透過擁抱,給予小莎一些關懷的能量,並表達強烈的支持,於是我站起來跟小莎說:
「我們可以擁抱一下嗎?」
沒想到原本要走出去的小莎,並沒有什麼反應,而是被莉莉把她轉過來後,再把小莎的手,牽過來抱著我的肩膀,才勉強完成擁抱。一開始我心裡在想:「小莎是不是不喜歡擁抱呢?」
過一會兒,我才突然明瞭,小莎是因為罹患失語症,才連我說的:「擁抱」,都聽不懂。當下我心裡強烈感受到,罹患失語症的人,真的很可憐,連要得到一個擁抱支持的機會,都是那麼的困難。
因此,我換另一種方式─透過肢體語言,先請莉莉跟我擁抱,讓小莎了解我說的「擁抱」,是什麼意思後,再跟小莎說:「擁抱」,小莎才了解我的意思,之後並緊緊地抱住我,小聲啜泣著,好像她的心事,終於被人明瞭了一樣。而原本掛在小莎兩頰的淚水,這時早已沾濕我肩膀上的白袍。
離去前,莉莉回頭問:「我們以後還可以回來看您的門診嗎?」
「當然可以,一起加油喔。」
「好!加油。」莉莉舉手握著拳頭,對著小莎說。
「加油。」小莎也握著拳頭說。
看著母女倆,高興地離開我的診間。多年行醫經驗,不禁讓我有所感慨:
「面對身障困難時,有些人只要能拿,就想多拿一些社會福利,相對的有些人,卻因為心理障礙,而刻意拒絕社會福利;這兩種過與不及的逃避做法,都需要改進,才是面對人生的正確態度啊。」(下)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