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上海十多年,其間常常有當地朋友問我:「日月潭、阿里山……你一定去過很多次囉!」
我結結巴巴回答:「嗯,阿里山大概小學的時候去過一次;日月潭嘛,真的已經記不得去過了沒有。」
這就是典型的寶在家中不珍惜,住在台灣的時候,心想反正阿里山也沒有腳不會跑掉,日月潭什麼時間去不也就是一池水。殊不知這幾年大陸同胞跨海來台灣觀光旅遊,最想造訪的就是這兩個地方。
今年初我回到台灣工作,也或許是年歲漸長,竟滋生一種異鄉遊子返家的孺慕心情,對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多了一份珍惜,想要重新發現、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首先就從身邊的老建築開始吧。
迪化街 頭過身不過的變貌
俗諺說「一府二鹿三艋舺」,形容四百年前開台時代,從北到南,幾個城市的繁榮景象,其中艋舺依淡水河之便,水運發達,與大陸及南洋生意往來,其中又以茶葉、藥材、布匹為大宗,造就了許多富豪人家。而大稻埕、迪化街一帶就是他們的聚居之地。
記得念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學弟出身迪化街大布商,吊兒郎當的模樣,有點神似電影《艋舺》裡的鳳小岳,身邊也常圍繞一群男生,在校園裡呼嘯而過,聽說他們吃飯、吃冰、看電影,都是這位大少爺買單。
布市總匯 外籍友人問津
如今的迪化街仍然有一個很大的布料批發市場,總共四層樓,各種各樣的布料,可用滿坑滿谷形容,我去的那天,看到好幾撥外國商人也到那裡去採購,熟門熟路,似乎已經和某些商家打了好幾年交道。
當然也有和我一樣的觀光客,像好奇寶寶一樣失去方向,逛到迷路,商家們見怪不怪,唯獨拿起相機拍照,會被很清楚的制止,我想可能是牽涉到智慧財產權,怕被模仿「山寨」吧!
我在幾家賣配料輔料的店流連忘返,那裡有精巧的蕾絲、幾可亂真的緞帶花,還有五花八門的紐扣、亮片、珠珠、羽毛,經過巧手,一定可以幻化出萬種風情。
溫馨販售 南北貨中藥材
走出布料的世界,進入迪化街藥材與南北貨的天地,兩邊店面幾乎都是賣中藥材的,舉凡昂貴的燕窩人參,平易的紅棗枸杞,還有不同功能的藥草茶,以及香菇銀耳,從店裡堆到騎樓。
這裡做生意的方式頗富人情味,店家大方提供試吃,夏天還有冰涼的青草茶招待。我去的那天,一位藥材店慷慨的老闆娘看到我隨身帶著環保壺,特別幫我裝了滿滿一壺青草茶,不忘提醒我說,完全沒加防腐劑,天熱,三小時內最好喝完。
迪化街的建築保留了西洋巴洛克式建築的風味,也顯示出當年宅第主人富甲一方的氣派,仔細瀏覽,建築細節兼具實用與美學,只可惜現在可能為了防盜,有幾戶加裝了鐵欄杆,極不協調。
城隍廟 香火盛 撮合有緣人
不是假期,迪化街上沒了年貨大街時的熙熙攘攘,反倒能夠安步當車,感受午後的片刻悠閒。我最喜歡那座夾雜在中間的小小郵局,門面古色古香,大片原木牌匾,透過它,似乎能把我的思古幽情捎帶給百年前的人們。
而霞海城隍廟一年四季都很熱鬧,香火鼎盛。這一座建於清朝的老廟,本應掌管幽冥世界,不知曾幾何時變成了牽紅線的婚姻介紹所,據牆上貼的告示說,去年一年,廟中的月下老人已經撮合了上千對男女,難怪他老人家面前供奉許多還願的、報喜的喜餅一盒比一盒精美華麗。我為成了眷屬的天下有情人歡喜,也希望月下老人繼續顯現神通,幫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夢中伴侶。
林本源宅 百年傳承 飲水思源
林本源宅就是人們熟知的「林家花園」,坐落於板橋。我本以為這是一個名叫林本源的人的舊居,來到這裡,看了一段影片介紹,才知曉其中來龍去脈。
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林應寅從祖家漳州龍溪來到台北新莊,設帳授徒。他的兒子林平侯十六歲時也到了台灣。林家父子因經營全台灣的鹽館,並在南洋各地從事經商活動,發了大財,成為一方望族。
林家花園 取名另有典故
林平侯有五子,按照「飲水本思源」的古訓,依次取名為:飲記(林國棟)、水記(林國仁)、本記(林國華)、思記(林國英)、源記(林國芳)等五個家號。
林平侯死後,林國華、林國芳於道光二十七年(西元一八七四年)在板橋地區合力建造了「弼益館」,成為林本源宅的基礎。
以後,林國華之子林維讓、林維源先後建造了三落舊大厝、五落新大厝和花園別墅三大部分,形成了規模浩大的板橋林家庭園。由於庭園為「本記」和「源記」兩家所建,故稱之為林本源宅。
獨特景致 園林悉心呵護
林家花園完全免費自由參觀,但是要進入三落大厝需要先在入口處預約,領取參觀證,每團限制三十人,每一小時發一團,由義工導覽。
林家花園名不虛傳,園裡花團錦簇,林木蓊鬱,百年古榕像老爺爺,齊刷刷的竹林則像衛兵,附生在樹幹上的蘭花柔軟了視覺,造型獨特的盆景看得出經人悉心呵護,大水缸裡的睡蓮含苞待放,讓人充滿浪漫想象。
回廊拱橋,流水淙淙,曲徑幽幽,每轉一個彎,都呈現一處獨特的風景。
大戶氣派 亭台精巧雅致
林家花園占地約二萬平方公尺,有大門、中門兩重。園中有仿照明代毛子普「汲古閣」名稱建造的藏書室,題為「汲古書屋」;有做為名門貴族聚會、寄情詩酒或共賞歌舞的「方鑒齋」;有供貴賓下榻的兩層小樓「來青閣」,取自「青山綠野入眸來」之意;還有「百花廳」、「開軒一笑」、「觀稼樓」、花圃「香玉移」、「月波水榭」、「榕陰大池」等等。有的富麗堂皇,極盡奢華;有的婀娜多姿,精巧雅致。
參觀花園可以隨興致所至,但進入三落大厝,就要遵守規矩,用心聽義工的解說,經她的口,我了解到幾百年前富貴人家的生活狀態,例如門口的月眉池,既有改變風水的作用,也能抵擋壞人入侵,失火的時候還是救火水源,池邊空地則供家丁習武健身。
廣闊富貴 名師巧匠打造
至於女婿牆也有由來,古時候大家閨秀不能拋頭露臉,家裡來了男賓只能躲在牆後面偷看,看到心儀的對象,芳心默許,故而稱為女婿牆。還有那一道醒目的石刻聖旨,據說是林家捐給朝廷一大筆錢換來的,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就是政治獻金吧!
導覽義工說,板橋林家庭園原占地達五點七二萬平方公尺,占了當時板橋市的一大半面積。所用的木材都是採用大陸和台灣名貴的樟楠,並重金禮聘大陸名師巧匠參與設計建造的。
40年建成 蘇州留園風格
設計風格模仿當時晚清大臣盛宣懷在蘇州的庭園「留園」而興建。亭台池榭皆雅近畫意,建築風格又注意體現八閩情調,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古式庭園代表。
建造庭園全部完工耗時四十年,耗資五十萬兩銀子,足見林宅是何等的氣派。因此,人稱「台灣的大觀園」,有「林園之勝冠於全台」的美譽。
導覽結束,謝過博學多聞的義工,來到園林裡一角名叫「乾隆白」的咖啡館,點了一杯茉香泡沫綠茶,歇歇腿。
西洋嬌客 直言不虛此行
向對面一位西洋臉孔的女客人微笑招呼,她也親切的展開攀談,原來此女來自遙遠的瑞典,獨自一人在台灣工作,在《米其林指南》上看到林家花園,親睹之後說不虛此行。
咖啡館老闆娘見我們聊得開心,也來加入三姑六婆聊天團,介紹身後一棵百年芒果樹,結果累累。「多坐一會兒,說不定就會有芒果從天而降,改寫牛頓被蘋果砸到發明的科學定律。」她打趣說。甚至興沖沖拿出還沒開始賣的手工鹹餅乾請我們試吃,要我們提供建議。
這樣一個午後,在林家花園,邂逅幾位友善的陌生人,真好!
延伸行程:文創商品重鎮
搭上台灣這幾年的文創商品便車,林本源宅也有幾樣文創商品非常熱銷,一是枝仔冰,口味以水果為主,清淡消暑,最大賣點是冰吃完了,出現一支美麗精巧的書籤,烙印著林家花園的蝴蝶家徽,可以作為很有意義的紀念品。
另外還有髮簪,全部手工製作。那天午後大雨滂沱,幾位躲雨的遊客好像來自美國,一見這些髮簪愛不釋手,幾乎把櫥窗裡的展示品一掃而空,我從旁邊隱約聽到,這是他們認為最能代表台灣的紀念品,預備帶回去分送親朋好友。
交通: 公車:310、307、三重客運9路北門街站
下,公車綠10、701、702、264林
家花園站下
捷運:板南線府中站下
延伸行程:
近幾年騎自行車風氣方興未艾,沿著淡水河開闢出一條自行車道,也衍生出自行車出租的行業,除了自行車,安全頭盔護膝等用品一應俱全。
想要體驗水路的人則可以乘坐遊輪,迤邐到淡水河看夕陽,享受羅曼蒂克的慢活風情。
1. 公車
自台北車站搭39號、272號公車至大稻埕下車。或搭乘9、206、 255、274、302、304號公車於南京西路口站下車。
2. 捷運
淡水線於雙連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