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手工做洞簫 黃朝慶傳承管樂

 |2011.10.27
4392觀看次
字級

【本報林內訊】「原本全國有六家製作手工洞簫的工藝社,但傳承不易,現在只有我在做手工洞簫囉!」現年六十四歲的「國寶級」洞簫達人黃朝慶,四十多年來堅持手工製作洞簫,除年代較久的南管洞簫,也製作正統國樂的竹笛,不斷有國內外樂友慕名前來購買。在他位於林內鄉的「麗聲樂器工藝社」,牆壁上掛著上百支各式各樣的傳統管樂器,全都是他累積四十多年來的心血結晶和功力展現。

原本是台中大里農家出身的黃朝慶,姊夫承繼岳家的傳統國樂器製作事業,十五歲那年他去姊夫家玩,隨手拿起洞簫湊上嘴唇,竟能吹出完整曲調,讓姊夫驚為天人,於是傳授黃朝慶手工製作技巧,從此與洞簫結下不解之緣。黃朝慶退伍後轉到雲林林內鄉開業、成家,靠著對音樂的天分和熱情,愈做愈有心得,還自己研發製作機器。

不只做一板一眼的管樂器,黃朝慶不斷將創意注入作品型式,如專門替「短手族」設計的「轉彎」洞簫,音調音色全不受影響;狀似煙斗、靈感來自菸葉的水鳥笛,加入水就能吹出鳥叫般的悅耳聲音;閹豬笛和盲人笛則是早期農村閹豬工和都市按摩盲人招攬生意的工具,為了要把這些典故流傳後世,黃朝慶還特地去拜訪盲人協會等組織、考證蒐集資料,相當用心。

黃朝慶說,手工製作洞簫耗時費力,所以一直未收學徒,所幸兩個兒子不但承襲父親的手藝,還以本身的美工專業和巧思,幫黃朝慶在作品上設計雕工彩繪,或在內徑用特殊塗料增加氣流順暢度,讓他相當欣慰。

「去年大陸泉州成功將南管洞簫申請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但洞簫文化卻未受國人重視。」黃朝慶難免覺得有些遺憾,但他強調,台灣桂竹是製作洞簫的上好材料,這點大陸比不上。

目前在兒子協助下,黃朝慶的事業不但向對岸拓展,同時在林內鄉開班教授水鳥笛製作、參與公演,繼續將傳統管樂文化發揚光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