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 創新料理 創新人生 《吐司:敬!美味人生》

葛大維 |2011.10.22
2731觀看次
字級

圖/甲上

人生不一定都是一盒什錦巧克力,有的人生原本只是一片白吐司,但勇於嘗試、創新,就可以變化出色、香、味俱全的料理。

電影《吐司:敬!美味人生》根據英國名廚奈傑史萊特的回憶錄改編。他十歲時,身體不好的媽媽只會用吐司做三明治,或買罐頭食品餵飽全家;母親病逝數年後,清掃女傭升格的繼母很會燒菜,甚至和喜歡烹飪的他比賽做檸檬派;不過父親因吃得太好而猝死,十七歲的他離家到倫敦餐廳當學徒,不曾再回故鄉見繼母一面。

常形容人生和食物很像,五味雜陳,變化無窮。這部影片巧妙聚焦奈傑從童年到青少年的過度期,烹調出由生澀轉成熟的人生觀。和《阿甘正傳》裡那句著名台詞:「人生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吃到什麼口味。」味道很不一樣。

無可取代的溫暖滋味

影片開始一切都是冰冷的,白吐司、火腿片、罐頭青豆,即使隔水加熱,經由體弱母親的手端過來,備感冰涼,當時吃起來真的難以下嚥;但那些屬於媽媽的味道,等媽媽不在人世時才驚覺起來,原來充滿了無可取代的溫暖。

而後,繼母來了,表面上一切都變得熱鬧起來,繼母端出大盤的烤雞、餡餅,雖然和她身穿的洋裝一樣,色澤鮮艷又熱氣騰騰,但光看還沒吃就覺得膩,尤其當繼母顯露出想取代母親、霸占家中威權的野心時,加倍令人作嘔。

奈傑經歷人生冷暖變化,原本徬徨無助,但想到童年時,最愛陪媽媽去雜貨店買食物和罐頭,曾和媽媽一起做蛋糕,他發現自己熱愛食物,不管同學異樣眼光,毅然加入中學的烹飪班,從簡單的鬆餅學起,勤跑圖書館查食譜,充實烹飪知識,時機成熟就脫離禁錮,頭也不回的外出闖天下。

克服困難 創作美食

回顧過去多部美食電影,同樣在主角人生與食物的關係中,去品味個中變化的滋味。梅莉史翠普主演的《美味關係》,兩個不同時代的女人,無論駐法外交官太太還是紐約女社工,都想藉食物改變現況;皮克斯動畫《料理鼠王》,無論小鼠小米和孤兒小林,都想藉美食肯定自我。克服困難,創作美食,讓他們的人生更加開朗。

能改變人生的料理,不一定是山珍海味的大菜。《美味關係》的梅莉史翠普,從切洋蔥、翻煎蛋包學起;《料理鼠王》的小米和小林,招牌菜是法式家常蔬菜煲;《食神》中讓周星馳贏得金牌的,是化名「黯然消魂飯」的叉燒煎蛋飯;《吐司》中讓奈傑啟蒙的,是義大利肉醬麵。

老實說,英國並無具代表性的美食料理,《吐司》這部英國片能夠別具風味,要歸功於原著奈傑、《舞動人生》知名編劇李荷,女導演S.J.克拉克森,通力合作,融匯細膩的真情、對白、影像,交織出各種食物和人生、人性不謀而合的微妙面相。

有些食物原本就適合生食,例如奈傑和讓他情荳初開的男園丁生吃的小番茄;有些食材需要精心烹調,例如讓奈傑領悟烹飪之道的檸檬派,麵粉、奶油、蛋白的分量要恰到好處;有些美食再好吃也不能多吃,例如:蝦仁沙拉和草莓冰淇淋,吃多了會吐;有些食物能不能吃天注定,例如奈傑喝牛奶會嘔吐,也象徵他無法改變的同志性向;而有些食物原本單調乏味,但稍加巧思就變得別有風味,像白吐司放進烤麵包機裡,烘得焦黃、抹上薄薄的奶油,就成為奈傑終身難忘的美味。

《吐司》劇情引人入勝,其中一位演員特別吸睛,飾演繼母的英國女星海倫娜寶漢卡特,「鵲巢鳩占」的角色很難討好,但海倫娜表現出一九七○年代有肉體無學歷、為存活無所不用其極的女性生命力,強悍卻令人同情;而她的舉手投足,豐潤如奶油、甜稠如糖漿、嗆辣如芥茉,隨便一灑就有濃郁的味道,證明這位歷經《窗外有藍天》的溫婉閨秀、《哈利波特》的妖女貝拉、《王者之聲》的喬治六世皇后等,各類角色的磨鍊之後,已成為當今活躍幕前最優秀的英國女演員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