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清晨睜眼起床之後,不是站立、行動,就是坐著,一天當中,除了工、農等某些職業外,其他的人,大部分的時間多是坐著,所以坐相正確不正確,關係到健康。
坐姿和坐相,也就是坐態,別以為是小事一樁,其間卻大有周章,從坐床緣、坐沙發、坐靠椅、坐板凳、坐地毯、坐蒲團到坐公車,客觀環境有別,氣候冷熱不同,接觸人物各殊,情緒起伏有異,精神狀態好壞,對於所採取的坐態,不知不覺中會產生很大的影嚮。大多數人都是從小就養成了習慣,有人很拘謹,有人很隨便,其實,從各人各式的坐態中,很容易洩露內心的祕密、個性和教養,因此不能小覷這項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
佛門修行非常講究「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四威儀,所謂「坐如鐘」,意思是上半身要像扣著的鐘一樣挺直端正; 尤其禪坐時,更要求背脊挺直、調勻呼吸,如此則能身安心定。
古人很重視坐態,認為一個人的坐態,大大影響其運勢,在後周王樸撰的《玉清神鑑》中指出:「坐所以安止,欲沉靜平正,身不斜不側,深重磬石,腰背如有所助,終日不倦,神色愈清者,貴相。若如醉如病,如有所思者,皆不善相也。」接著又說:「坐而搖膝者,薄劣之人也;坐而低頭者,貧苦之輩也;坐而轉身回面者毒;坐而搖頭擺腦者狡;公然如石不動者富貴;恍然如猿不定者貧賤;坐定神氣不轉者,忠良福祿;坐定亂色變容者,凶惡愚賤。」總之,坐態如果不端莊、不穩重,就不是好相;能謹慎正派,嚴格要求自己,注意坐態的人,一定會有好的運勢。
看相的說法,多少有點道理,不要以為那是江湖術士之言,事實從我們周圍所接觸的人士當中,就可以從他們日常的坐態,看出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
電視新聞曾經播出當年某大官,每次蒙總統召見時,其坐態總是「半個屁股」,也就是只坐在椅子的邊緣,那叫做「淺坐」,那是表示恭敬、服從、謙卑、小心、謹慎,隨時準備要起立的意思;待到後來他自己當了總統,接見訪客時,坐態已完全不同,整個屁股坐進椅中,背部倚在椅背上,那叫做「深坐」,表示自滿、自信、自尊、自大。可見坐態是心態的外顯,心中不安,坐立也不平穩;一派輕鬆,坐態也就隨便;情緒緊張,坐態必然侷促,有見識的長官,可以從部下的坐態看出其內心的思緒。
對女性來說,坐態尤其重要,穿長裙與短裙、與穿長褲與短褲的坐態就有很大的差別,雙腿分開與並攏,兩膝斜放或正放,背脊後靠與垂直,屁股淺坐抑深坐,上身搖幌與鎮定,兩足亂動與靜止,都可顯現其家教的水準,與心態的演變。明代袁忠徹撰《柳莊相法》中論坐之富貴貧賤有一首詩,值得參考:「坐若山丘穩且平,為人忠孝立功勛。若是體搖並腳動,頑愚下賤不須論。」
倘使坐得不夠端正,扭七歪八,左斜右傾,不要說坐態不雅,光是脊椎受損,等到上了年紀,骨質增生,軟骨壓迫神經,惹得腰痠背痛,舉步維艱,到那時才知道正確坐態的重要性,可是巳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