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出場的情景,是通過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眼睛寫出的。《水滸傳》中寫王進路過史家莊,治好了母親的心疼病,要收拾行李出發:
當日因至後槽看馬,只見空地上一個後生,脫膊著,刺一身青龍,銀盤似的一個面皮,約有十八九歲,拿條棒在那裡使。(《水滸傳》第一回)史進和王進比武輸了,這才由他父親交代這一身青龍的來歷:
老漢的兒子從小不務正業,只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一氣死了。老漢只得隨他性子,不知花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繡,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
可見史進從小不務正業,只愛刺槍使棒,史太公請高手匠人為他刺了一身花繡,肩臂胸膛的一身青龍可以說是尚武的表現,或可視為史太公望子成龍的心態呈現。
韓國電影《我的老婆是老大》中,女主角的丈夫看見她背上刺一條青龍,震懾不已,由此想見史進九條青龍更具驚人效果。此外,銀盤也似一個面皮與青龍間形成強烈視覺對比,極具畫面感,而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至於「龍」的圖騰是否有其特殊之義?《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風而登天,秋至而潛淵。」可見龍特有的神通性。然而,在志怪小說中,龍卻往往被人捕殺利用:《拾遺記》提到燕昭王「以龍膏為燈,光清澄若水,光燄五色,人以為瑞。」又《述異記》記載漢和帝「賜群臣龍羹,各一杯。」凡此,龍皆因稀有珍貴而喪命。
史進雖有九龍在身,形象卻不若龍之飛天入海,除氣死其母、結交群盜外,更醉於妓女間,毫無龍之英姿可言。或可將史進身上的九紋龍視為「龍入薄山淺水,寓英雄之困也,國之危也」之深層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