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連續假期,由於孩子假後要段考,因此都在家裡陪孩子溫習功課,看到她滿桌的書籍簿本,覺得該有個電子書包,孩子才不會每天肩上那麼重。
媒體報導,未來是「教育雲」的時代,教育資源都會放在雲端裡,國家教育研究院長吳清山也提出,未來教育朝向「學習三端」的概念發展,即「遠端教學」、「雲端資源」及「尖端學習」,遠端教學是透過網際網路學習,雲端資源指的是教材,而尖端學習是透過網路得到最新知識,了解全世界目前頂尖的發展,例如南華大學今年全面發放iPad2給大一新生,鼓勵老師將教材上網,如此可使校園變成教育雲環境,促進學生學習。
行政院經建會去年曾指出「發展教育雲端服務,縮減城鄉數位落差,可支持教育、公益或商業用途數位內容與軟體快速流通,普及提升教育水準,更可進一步拓展到家庭、社會等普及大眾的文化創意資訊應用,提升全民文化水準」。
換言之,教育雲應是以服務為核心,進而促成公平與創意的文化社會,這是政府應努力的方向。
不過,將數位教材上傳至雲端平台上,如果數位教材對學習者沒有吸引力,即使上傳到雲端,也不會有興趣,畢竟,教育雲是以服務為核心,但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誰來服務誰呢?所以,教育雲應回歸教學層次,設計有利於學習者分享與協同合作的環境,並讓學習者透過學習平台推薦,增進對議題的理解,並能適時協助、激發學習者透過此環境學習。
但最重要的是,隨著雲端運算環境與平板電腦蓬勃發展,科技幫助人類的發展與進步,應藉此減輕孩子書包重量,並讓孩子發展關鍵能力。
道睿(台中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