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在台灣,乳癌不但是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發生率亦逐年增長,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統計,近二十年,乳癌發生率由每十萬人十一點七人增加到每十萬人五十六點一人,成長達四點八倍,換句話說,台灣每天約有二十二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且每天有五人因此死亡,飲食西化是主因。
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根據國內癌症登記及死因統計資料顯示,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每年有近八千人罹患乳癌,一千七百人因乳癌而死。
國健局癌症研究組研究員施伶宜表示,熟女的威脅尤其大,進一步分析顯示,乳癌好發年齡正在攀升,二○○八年的平均發生年齡為五十二點八歲,相較一九八九年的四十八點八歲,增長四歲;熟女也不能掉以輕心,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哪一個世代,乳癌發生率都明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為什麼國內乳癌發生率逐年增加?飲食西化是禍首。施伶宜說,高脂飲食、營養過剩和肥胖,已研究證實是致癌關鍵,這點在年輕世代身上,負面效應尤其明顯,追蹤發現,三十歲以下世代的乳癌發生率曲線幾乎直線向上,超過其他世代,目前國內有近一半乳癌病患都在五十歲以下。
乳癌是少數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癒的癌症,國健局局長邱淑媞提醒,經由篩檢而發現的早期乳癌比率高達八成九,第二期以前乳癌的五年存活率有九成以上,而原位癌的存活率更幾近百分之分,婦女務必要養成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習慣。
不過截至十月,國內四十五歲至六十九歲婦女,二年內曾接受過乳房攝影篩檢比率僅二成六,雖比去年的二成一微幅成長,但比遠目標的五成仍偏低,多數因害怕造成不適或疼痛而不願意受檢。
邱淑媞強調,進行乳房攝影時,只要忍受三秒鐘的不適感,就換來乳房的健康,十分值得,況且無症狀的零期乳癌、微小鈣化點,只有乳房攝影檢查才找得出來,是乳房超音波所無法取代的。
國民健康局目前也補助四十五歲至六十九歲婦女,和四十歲至四十四歲有乳癌家族史婦女,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