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外平疇千里,一望無際莊稼農田,正是休耕整地景象,三五老農拾柴堆土,將一畦畦菜園披上禦寒外衣,促使寒冬也能供應新鮮菜蔬,與往昔冬藏糧食先築倉窖已不可同日而語。
馳車再東是往蘇州方向前進,仍然是一片廣漠大地接連天,除在高速路旁有新建的大樓外,還可以觀看原本白牆黑瓦屋舍錯落有致,可以感受到「江南風景好」的原由,猶記「五色令人目盲」的意涵,如此江南生活在文質彬彬的環境,豈有白丁充斥的理由,歷代名士當明此地人文風光,所以有「兩湖熟,天下足」,以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
這個原野蘊藏的豐富農產資源,孕育中國文化的腹地,不論是文人、畫家的成就,足夠寫出中國美術史,如金陵畫派、吳派或文人畫風格大部分來自江南地,乃至宋代理學與歌賦、詩格亦在此地放開格局,引燃光芒照耀文化溫度。
黃梅調傳誦,崑曲迂迴婉約之柔,美感流暢的表現,穿越時空傳達高雅藝術,至今仍然受到歡迎。正旺的越劇不正是源遠流長的歷史再現嗎?
哦,戰國時代的吳、越相爭,「美人紅顏傾國事,江山易主本為儂」的往事,形成了文化中的記憶,也是應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那份氣節與忍受成為人格經驗的圭臬。
沿滬寧高速公路前往蘇州的車上,有人問到為何台灣人有句「到蘇州賣鴨蛋了」究竟為何而來,不會回答,只是想蘇州的鴨子很多嗎?離開南京時才聽說南京板鴨故事的。到了蘇州又有鴨子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