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典故】 天女散花

心文 |2011.09.29
8603觀看次
字級

 「散華」,又作散花。指散花供佛,乃供養之意,或指以各類香花供養佛、菩薩。據《法華經》序品記載,佛說此經已,入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空中降下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等四種天華,如細雨般飄落在佛及大眾身上,以為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之意。

而有關佛前供香華之事,則散見於諸經論中。相傳釋迦牟尼佛過去世修菩薩行時,曾向王女求五莖青蓮華供養燃燈佛,而得授記來世成道為釋迦文佛。《百緣經》亦載︰「詣林樹間採娑羅花作諸花鬘……以所採花散佛世尊,於是而去。」

在古代印度,習慣將各種美好之物稱作「天物」,而世間之好華如天物者,就稱為「天華」。故常在佛、菩薩前散花,或飾以花鬘作為供養。現在印度寺廟附近,常見有販賣花朵之小販,而現今佛教法會中,亦多有佛前供花之儀式。

其他諸經也提到散花之功德,見《無量壽經》云:「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意即以懸繒、然燈、散華、燒香等供養佛菩薩的功德,發願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是以「天女散花」一詞,應是指對於諸佛的禮敬、供養之意;或指殊勝的說法集會時,如釋尊在靈鷲山說法度眾時,天人散花以代表歡喜讚歎、供養,同時也莊嚴了道場。

但在《維摩經》中,天女散花卻有特別的用義:「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主要敘述維摩詰和諸菩薩弟子論議佛法時,有位天女出現,從天空撒下無數的花朵,散在眾人身上。落在心無所住的菩薩身上,花朵會自然飄落;而落在心有所執著的弟子身上則拂之不去,即使以種種神通力去除天花,仍徒勞無功。故天女說:「結習未盡,固花著身;結習盡者,花不著身。」

這段經文是為了彰顯大小乘人斷除餘習的程度不同,而被天女有意以花是否著身,來凸顯大乘菩薩自利利他、無求無著的慈心悲願。

後世衍繹為通俗成語,多用以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甚至光彩奪目的景象,見《全宋詞》葛勝仲〈臨江仙〉:「耆婆尋草盡,天女散花遲。小雨作寒秋意晚,簷聲與夢相宜。」可見今昔迥異之意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