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文盲啟思想 跋山涉水教學

 |2011.09.28
146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身穿紅色袈裟的僧人桑木智,遠遠走來,泥水濺上袈裟和棉鞋,每回至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麥日村教學,他都要走上十幾公里的山路,只為解決村裡文盲問題。

年逾古稀的桑木智是十幾公里外碌曲縣西倉寺的喇嘛,五歲即入寺。他常年關注當地教育,麥日村是他上世紀八○年代創辦的一個拯救文盲地點,每月來這上一到三次課。他說:「沒有文化,人的思想就落後,經濟就沒有辦法發展。」

清潔打掃、燒開水,是每次開課前桑木智的「必修課」。他的辦公室很簡陋:窗台上有一些書籍、屋內有一個爐子、一個水壺,還有一張床。桑木智說,遇到惡劣天氣時,他就會在此留宿過夜。教學地方總面積三百多平方公尺,課桌椅各有五十個。有學生說,桑木智常打電話聯繫贊助人,想改善這裡的辦學條件。桑木智說,他想多跑一些單位,獲得一些公家支持、募集一些資金,給老師發一些補貼,為學生建設一些娛樂設施。

由於村民住得比較分散,每次上課,桑木智都要和幾名老師站在高處,拉開嗓子大聲喊「開課了!」上課時,桑木智就站在教室門口,靜靜地看著;偶爾遇到有老師也難解的問題,桑木智便會「上陣」輔導。

下課後,學員和老師都喜歡圍著桑木智聊天談笑。村民貢保甲說:「桑木智給牧民帶來了知識和文化,有了文化,去飯店吃飯也會看菜單點菜了。」二十八歲的才讓卓瑪已上了四年的課,主要學習藏語。她說,建校的時候還贊助了木頭、沙子和石頭。「我收穫很大,上學很有用,現在能算帳了,目標是以後可以念經看報。」

面對大家的稱讚,桑木智欣慰又憂慮地說:「村民有文化了,能跟上時代發展了,但現在漢文水平還差得遠一些。」他說,藏族應該學習漢語,這樣交流多了就不會產生隔閡、不會誤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