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醫師,我的好朋友老劉,從國外退休回台灣後,最近老是忘東忘西的。」曾經是美洲僑領的李先生,帶著劉老先生來看我的神經科門診。
「對啊,真的很奇怪,以前在國外,隨著李會長到處鋪橋造路,身體好得不得了,帳目也都是我在管,每一筆帳、款項都計得一清二楚的,沒想到回國後這兩年,腦筋卻愈來愈不清楚……。」劉先生無奈地表示。
「是別人發現的,還是您自己有感覺到?」
「唉,我跟我太太,彼此都發現我們兩人的記憶力,自從回台灣後,都變『差』了。」
「哇?劉太太也?」
「對啊,我發現我的記憶力,最近也變差了─」原來站在一旁的劉太太,也是要來給我看老人失智症的。
「喔?除了記憶力改變外,還有其他狀況嗎?」
「我還會頭暈暈、手麻麻、做什麼都不對勁,再加上頭腦變笨的話,那……。」
「還好現代的醫療並不怕變笨,而是怕變笨卻不自知,現在您們已經提早求診,只要按時服藥,一定沒有問題的,請放心。」
註:年紀大是失智症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還有性別(女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低教育程度、頭部外傷,以及失智症家族史、基因或先天因素(例如唐氏症)、輕度知能障礙、腦中風病史等,都是失智症重要的危險因子。
有些可以控制的老年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相關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粥狀動脈硬化、吸菸、酗酒、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及超重或肥胖、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的飲食以及代謝症候群(包括有腹部肥胖、高血壓、空腹血糖高、血中三酸甘油脂偏高,和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都需要提早發現與治療。
至於因為睡眠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血糖過低、憂鬱、焦慮、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外在環境因子,影響記憶力而造成的「假性癡呆症」,是可以透過現代醫學的幫助而恢復正常的。
就像本案例中的老劉夫婦,主要是由於年紀大,再加上退休回台定居後,活動力突然驟減,再加上新環境的刺激、造成心理因素的影響,才讓失智的症狀,變得更明顯。後來經過我安排失智症的詳細檢查,並開始服用失智症藥物八周後,老劉夫婦的記憶力明顯改善,又在台灣,繼續展開熱心公益的生活了。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