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外記--春燕 五兒

吳桃源/文 改琦/圖 |2006.08.23
1703觀看次
字級

春燕是寶玉屋裡的小丫鬟,她和五兒都是在五十九回與六十回賈府鬧得沸沸揚揚(洗頭事件、蒸雞蛋事件、薔薇硝事件、玫瑰露事件、茯苓霜事件)時上場的。由於五兒只是廚娘柳嫂的女兒,春燕一直想幫她遞補上怡紅院的丫鬟缺,在這樣一段微不足道的情節中,卻讓我們看到了《紅樓夢》中寶玉對女人的重要評價,以及賈府廚娘的創意菜單。

那時春燕的母親、姨媽、姑媽都因裙帶關係進了賈府,而且在照管小女伶與大觀園花草上有了不少的進帳,但她們財迷心竅、視錢如命,卻也讓人看不起。
 
寶玉為此曾向春燕抱怨:「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個樣來?」春燕聽了,頗有同感。

外籍學生看了寶玉的謬論,男的多半事不關己地偷笑,女的則憤憤不以為然。其實一位西方學生答得好:「那些老婆子之所以貪得無厭,主要是沒有安全感,缺乏社會福利的照顧。」這點深獲歐美學生同意,因為他們平日薪資有三分之一都繳了國庫,國家有責任照顧他們的老年生活。

至於五兒則是在茯苓霜事件中背了黑鍋(因茯苓霜乃外人孝敬賈母的,卻被輾轉偷出,轉贈給五兒母親),且波及母親,使其廚娘工作也丟了。後來由寶玉出面,芳官作證,說茯苓霜是他們送給五兒的,才結束此一風波。
五兒母親為此特別做了幾樣精緻小菜答謝芳官。
 
菜送上來時,寶玉亦在,看春燕揭開食盒,竟是:蝦丸雞皮湯、酒釀清蒸鴨子、胭脂鵝脯、奶油松瓤捲酥以及綠畦香稻粳米飯。芳官因嫌油膩,只吃了一碗湯泡飯、兩塊醃鵝,就不吃了。倒是寶玉沒嚐過這樣的「下等」菜色,反而吃得津津有味。春燕見寶玉高興,就順勢問寶玉,是否讓五兒也進怡紅院來服侍,寶玉一口答應,說明兒就進來罷。

可惜五兒終因體弱多病,一直沒有機會進怡紅院,且在七十七回就死了。但後續者竟讓她在八十七回復活,這是許多人看《紅樓夢》後四十回掩卷興嘆的原因之一。
當然五兒這一段情節中,柳嫂的創意菜單倒是讓外籍學生大開眼界,以兩菜一湯、三種食材(雞、鴨、鵝)分別表現了中國菜燉、蒸、醃的不同做法,實在精彩。
 
不過其中以雞皮熬湯較讓西方學生吃驚,因為油脂太高;至於「胭脂鵝脯」,他們倒是很好奇,按馮其庸的編注(《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注釋),應是先將鵝洗淨醃上,蒸熟後,以杏花調汁淋上,肉呈紅色,故稱胭脂鵝,又稱杏花鵝。

看改琦圖中所繪春燕與五兒,雖是賈府不足掛齒的兩個小角色,但她們的背後卻有著如此豐富的故事在串連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