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富饒城邑堅固賽石頭,至今尚完善保存的南京市—明城蜿蜒市區舊里,配合以宮殿形式有百年左右年歲的建體,使這個曾是民國國都的城市增添了幾分文雅古趣,讓快速發展的大陸城貌不顯得急躁突兀,雖然都市更新有魚掌的矛盾,但保有文化象徵的舊建築物,南京的氣象引發的文明質感,是其他都市不全能跟進的。
這項如人飲水的感覺特別濃烈。其間不太擁擠的街道,尚存古宅名坊座落新大廈之間。由於包括地鐵、電信、水利的基礎建設適當,商旅絡繹於途,文教興盛,民情溫和不至於有過誇張的浮華情況出現,好比過大的廣告,或過大校園的出現,不如篤實從商、或有百年樹人的胸懷漾情。在南京藝術大學座談時,有春風徐徐感應在軒廊上。
會後趕往日軍屠殺紀念館憑弔,看到萬人塚遺址白骨疊層,散落溪溝,恰是見證歷史無情,猶存遊魄不歸位的幽靈。聽到泣血哭號剝剝應聲而亡的慘叫,兒喚娘爹,父尋子女的嘶吼…不到一星期,屠殺的三十萬人!不是戰爭的必然,是人性驕寵迷失後成為魔性本能的湧現!斑斑血淚的現場,不禁眼淚汨汨,有誰不驚嚇在一個寒冬的午後?
走進灰黑石岩建造的屠殺紀念館,佇立迴望,有一群不知名的鳥雀飛過,呀呀數聲由近而遠消失在微雨的雲層裡。刺骨寒風呼呼,步履蹣跚又能怎樣?
與紀念館鄰近的雲綿博物館,似乎以溫暖的手招呼客人。我帶著沉重且心緒浮動的步伐進入依然巧工的製作現場,看著將完成或已完成的美麗圖案在綿緞絲綢布上,直覺到藝術技巧的纖細是構成皇家奢華生活的原因,想想前一小時的殺戮紀錄館舍,不知要嘆氣還是帶著一份悲情面對紊亂的心情?
人之可恨時欲廢之而後快;人之可愛時則凡事悠遊愜意。今天的參觀給了我不知所措的猶豫與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