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七月間為提高債限爭執不下,引爆危機,美國債問題舉世注目,但中國與台灣仍處變不驚,增購美債,兩岸繼續成為支撐美債二大主力。
美財政部十六日發布外國持美國債(財部債券)最新統計,台灣七月增購九億美元,至一千五百四十三億美元,居全球第六;中國大陸增購八十億美元,至一兆一千七百三十五億美元,也繼續蟬聯美國最大債主的寶座。
受人注目的是,中國過去四個月連續加碼美債,七月破了一點一七兆美元,趨近去年十月所創的一兆一千七百五十三億美元的歷史高峰。
北京一再公開表示,憂心美債問題,可能損及中國利益,但同時義無反顧不斷增購。
報導指出,儘管美國長期主權債信評等被下調,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市場上還缺乏可以替代美國國債的選項,縱觀全球金融市場,美國國債仍是較為安全的投資產品。
台灣過去一年大多增持美國債,但反常在四、五月連續二個月減持,六月未增減,七月再加碼;中國自去年十一月起逐月減持美債,連減五個月,但今年四至七月連續四個月反向增持。
美財部指出,所有外國公私投資人七月份減持美國債三百六十五億美元,使兩岸增持更凸顯。
六月美聯準會第二波量化寬鬆(QE2)如期結束,美提高債限問題浮現,影響國際購買美國債。六月、七月美國債淨流出額擴大,為二○○九年五月以來首見,主因是私人減持大於各國政府增持。
根據美國財部所發布的外國七月份持美國債排行如下:中國(一兆一千七百三十五億美元)、日本(九千一百四十八億美元)、英國(三千五百二十五億美元)、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兩千三百四十三億美元)、巴西(兩千一百億美元)、台灣(一千五百四十三億美元)、加勒比海銀行中心(一千兩百四十五億美元)。
台灣在三月首次超過加勒比海銀行中心,升居全球持美債排行第六,為近年最高名次;除去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以單一國家或區域計算,台灣排名全球第五。
美財部定義加勒比海銀行中心包括巴哈馬、百慕達、開曼、荷屬安地列斯、巴拿馬、英屬維京群島等國;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等多國。
馬英九政府上台後,台灣持美國債三級跳。二○○八年四月台持美債四百二十二億美元,二○○九年四月增至七百八十三億元,二○一○年四月升至一千兩百六十九億元,今年一月創一千五百七十二億元歷史新高。